细菌性腹膜炎实验室检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0: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7:44
细菌性腹膜炎的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可能不增高,但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通常比感染前增加一倍以上,需前后对比观察。血培养约50%的病例可与腹水培养出相同的细菌,但也有1/3的腹水培养阴性者血培养呈阳性。
腹水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白细胞计数≥0.25×10^9/L,PMN≥0.25或白细胞数<0.3×10^9/L但PMN≥0.45,这些指标具有诊断价值。腹水乳酸值上升和pH小于7.34也是诊断特征。肝功能方面,患者通常会经历比感染前更严重的损害。
鉴别SBP的关键在于腹水分析、细菌培养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如原发感染、结核性腹膜炎等。治疗策略注重控制感染,防止休克和凝血障碍,保护重要器官功能,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在用药方面,早期应选择广谱抗生素,兼顾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静脉给药,严重感染时可联合用药。选择肝肾毒性低、不易引发二重感染的药物,并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腹水白细胞计数超过0.25×10^9/L和PMN>0.45,无论腹水白细胞数多少,都应给予抗生素。
抗菌药物选择上,三代头孢菌素是首选,新型半合成青霉素如氧哌嗪青霉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效果显著。氟喹诺酮类适用于轻症,但对大肠杆菌耐药株增多,婴幼儿需谨慎。其他如氨曲南、碳青霉烯类和甲硝唑、替硝唑等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混合感染或病因不明时,可采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方案。
治疗还强调配合抗菌治疗的辅助措施,如使用药物降低门静脉压,改善肠道循环,中药如田七等有助于控制肠黏膜炎症,吸附内毒素,使用肠道排空促进剂如乳果糖。同时,支持疗法、利尿治疗,以及增强免疫功能也是重要环节。
局部治疗如腹腔内注射抗生素和引流灌洗是方法之一,但操作时需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总体而言,综合治疗是细菌性腹膜炎管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