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21: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05:55
在发展中的经济中,如同Grossman(1995)所述,对资源的需求增加以推动产出提升,然而这伴随着废弃物和废气排放量的上升,导致环境质量下降,这就是规模效应,它表现为收入的单调递增函数。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影响,Panayotou(1993)指出,从农业为主到工业为主的转型会加剧环境污染,因为工业化的加速消耗资源,废弃物激增。然而,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至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环境污染减轻,体现了结构效应,这包含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清洁技术替代污染技术,改善环境质量。
另一种视角是人们消费倾向的变化。早期,低收入国家主要关注经济增长,环境问题被视为次要,环境服务被视为奢侈品。随着收入增长,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环境服务需求上升,环保意识增强,环境恶化现象得到缓解(Panayotou, 2003)。
政府对环境的政策和规制也在影响这一过程。初期,由于财政约束和环保意识薄弱,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加剧。然而,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增强,出台环保法规,环境污染程度逐渐降低,形成消除效应,即收入水平与环境污染呈单调递减关系。
综上所述,收入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消除效应这三个方面,共同描绘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对这种关系的理论解释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的:经济规模效应(scale effect)与结构效应(structure effect)、环境服务 的需求与收入的关系和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政策与规制。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经济规模变得越来越大。1993年Panayotou借用1955年库兹涅茨界定的人均收入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倒U型曲线,首次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