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22: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0:39
刘衡,清朝官吏,嘉庆元年以副榜贡生身份担任官学教习。十八年后,他被派往广东,暂代四会知县一职,当地地瘠民贫,盗贼横行。刘衡组织团练壮丁,鼓励村民自卫,侦查并焚烧匪徒名单,以平息纷乱。他重点打击匪首,稳定了局面。随后,他任职博罗知县,发现城中徵粮店和乡间十站繁多,给百姓带来负担,他到任后立即取消了这些设置。当地百姓多有自杀现象,豪强与胥吏勾结,问题严重。刘衡澄清冤假错案,严惩幕后主使,彻底改变了这种陋习。他补任新兴县知县,遭遇丧亲,服丧期满后,于道光三年被选任四川垫江县。垫江民风轻生,他以劝导为主,对初次犯事的啯匪,他理解他们的困境,给予资助让他们谋生,对再犯者绝不宽恕,匪徒因此感动改过。后来调任梁山、巴县知县,他致力于水利建设,裁减衙役,训练地方武装,受到总督赏识。七年,他升任锦州知州,八年升为保宁知府,九年调至成都,随后又晋升为河南开归陈许兵备道。不久因病请求退休,几年后去世。
在候任期间,他谨记祖父和父亲的教诲,研究古代良吏的治政实践,尤其关注法律的公平与宽厚。刘衡为官公正,以廉能著称,被川民尊称为“*天”。他在博罗、垫江、梁山、巴县等地都有崇高的声誉,官吏们视他为行事准则。他的儿子刘良驹和孙子刘庠,也都有官职。刘衡在任梁山时,面对干旱,他规划水利设施,捐田建屋帮助孤贫,他的做法被其他省份效仿。在巴县,他解决了役役问题,减轻百姓负担,并在饥荒时采取分散救济,使灾年无大害。
刘衡深信法律的公正和对百姓的关爱,以宽严相济的*治理地方,去除官民间的隔阂。他的治*略以恤贫保富、端正人心和士风为主。总督戴三锡赞誉他的公正勤勉,他的事迹被宣付史馆,作为循吏传记。同治初年,学政杨秉璋对他的政绩进行肯定,穆宗皇帝亦高度评价他的贡献,认为他是无愧于循良之吏。
刘衡(1776-1841)清代学者,字蕴声,一字讱堂,号廉舫。江西南丰人。为清代循吏,官至兵备道。著有《庸吏庸言》、《读律心得》、《蜀僚问答》、《六九轩算书》、《纂学备考》等。同名人物,东汉刘衡,清朝刘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