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12: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09:29
放大倍数是物镜的一个关键特性,衡量其在光线下将实物放大的能力。有两种表示方式,一是直接标注在物镜上,如8×、10×、45×等,另一种是通过标出焦距f来体现,焦距越短,放大倍数越高。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为M物=L/f物,其中L是光学镜筒长度,尽管设计时精确,实际操作中常以机械镜筒长度(从目镜接口到物镜底面的距离)作为参考,数值通常在160mm、170mm或190mm范围内,如金相显微镜,因放大倍数差异,映像投射距离变化大,需要优良的物镜具备无限长范围内的像差校正。
数值孔径NA是物镜聚光能力的度量,与分辨能力和有效放大倍数密切相关。理论上NA=nsinθ,提升数值孔径可通过增大透镜直径或减小焦距,但此方法存在像差增加和制造难度,一般不提倡。实际操作中,sinθ的最大值为0.95。干系物镜使用空气作为介质,而油系物镜则采用如松柏油(n=1.515)、α-壹代溴萘(n=1.658)等介质,以提高NA,达到1.30~1.40的数值孔径,可实现100~140倍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标记通常包括浸液记号(如油记号)、物镜类别、放大率、数值孔径、机械镜筒长度以及是否需要盖玻片的信息。例如,100×/1.25表示100倍放大率,1.25数值孔径,机械镜筒长度160mm,而160/0则表示固定机械镜筒长度且无盖玻片。有的物镜标注160/-,表示机械镜筒长度可调整,是否需要盖玻片可选。
物镜的鉴别能力,特别是平面和垂直鉴别能力,是显微镜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物镜作为光学显微镜的核心组件,其种类繁多,按用途、观察方法、倍率和像差校正等特性进行分类。像差校正是显微镜物镜独特的分类方式,反映出物镜在光学显微镜中的关键作用。
物镜是由若干个透镜组合而成的一个透镜组。组合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单个透镜的成像缺陷,提高物镜的光学质量。显微镜的放大作用主要取决于物镜,物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显微镜映像质量,它是决定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成像清晰程度的主要部件,所以对物镜的校正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