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12: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10:22
在地球的生命画卷中,沈建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发现犹如一扇通往远古的神秘之窗。在贵州省博物馆,他精心守护的鱼龙化石(图1与图2)犹如时间的见证者,揭示着生命的奇妙演进。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后,鱼类和爬行动物开始书写各自的篇章,而鱼龙这一海洋巨兽的起源,就隐藏在这一历史的转折点之后。
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虽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却也催生了新的生命形态。鱼龙,作为爬行动物的代表,凭借其流线型的身躯和如鱼鳍般优雅的运动方式,成功地在海洋中繁衍生息。它们的呼吸方式独特,用肺来摄取空气,这种进化使它们在海洋中游弋自如(图4)。
中国大地,鱼龙的足迹遍布贵州、云南等地,茅台混鱼龙和*喜马拉雅鱼龙(图5和图6)就像是它们存在过的印记。在1999年,关岭的晚三叠世化石群被誉为全球独一无二的“三叠纪瑰宝”,关岭、兴义和盘州等地的博物馆中,这些化石静静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时间飘移到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云南罗平的惊人发现,催生了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混鱼龙化石成为这里的明星展品,它们见证了中三叠世的海洋繁荣(图7)。1965年在安徽巢湖的鱼龙化石——“龟山巢湖龙”,揭示了鱼龙回归海洋的早期历程。而在马家山和湖北远安的发掘(张家湾巢湖龙,图8),揭示了鱼龙早在早三叠世就已展开的海洋探险。
这些发现背后,是一篇篇学术论文的精心梳理与解读,它们将这些地区的生物群和历史时期交织在一起,为我们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地质历史图景。沈建林教授的贡献,不仅在于揭示了鱼龙的神秘,更在于他将这些化石故事,编织成了一部活生生的生命演化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