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20: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18:26
古代中国的民间表演艺术,通常被称为“百戏”,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汉代,《汉文帝篡要》中记载,百戏起源于秦汉时期的“曼衍之戏”,包含了高絙、吞刀等众多杂技表演。百戏不仅仅是杂技的代名词,它涵盖了各种民间技艺,如《李尤·平安观赋》中提到的逗笑说唱的俳优,被认为是百戏中唯一的曲艺节目。
随着历史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散乐”与“百戏”并称,表演内容更为丰富,包括了俳优、民间舞和杂技等。例如,《隋书·音乐志》中提及的宫廷宴会节目单,就显示了杂技在“散乐百戏”中的重要地位。到了北齐和西魏时期,百戏表演中更是出现了专门的俳优和角抵表演。唐代长安的教坊中,倡优和曼延之戏(杂技)有所侧重,曲艺技艺如黄翻绰和唐崇的“僄弄”和“宣赞”技艺,进一步丰富了百戏的内涵。
宋代,虽然沿用“百戏”一词,但其含义开始分化。《梦粱录》中提到,唱为主的技艺归于“伎乐”,而散乐则侧重于戏剧歌舞,尤其是杂剧。百戏在宋代更多指代杂技和竞技表演,如角抵相扑和武术。如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的宫廷射厅表演,其百戏内容应与武艺相关。
总的来说,百戏作为古代乐舞杂技的综合表演形式,从秦汉时期开始,历经演变,内容日益丰富,既包括了各种技艺的展示,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变迁。
百戏是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民间诸技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