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19: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9 04:27
茉莉花
一提起茉莉花茶,老茶客们往往不齿。北京茶店里几十块一斤的高末袋泡茶拆开的即视感,冲下去一股香精的味道实在是没啥美感可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茉莉花茶给人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刻板印象。
每当遇到有所谓老茶客,一提起某一茶类就露出鄙夷的表情时,常让我忍不住默默吐槽:那是你没喝过好的吧。茶圈似乎有一条条隐形的鄙视链,喝老茶的瞧不上新茶,喝岩茶的瞧不上普洱,喝重口的瞧不上轻口反之亦然。茶有真香,茉莉花茶作为再加工茶类,连原味茶都算不上,自然不是有品位之人所爱,在鄙视链躺枪,也属正常。
喝茶要虚心,否则喝不到好的。所谓虚心,得喝茶的人先把自己的心虚化了,剥落先见,才有再次融纳好东西的机会。自认爱茶之人,如果对于某一类茶,只停留在听故事、追大师,顽守边边角角的一鳞半爪而未涉及茶本身,既没有认真走透产地,又没有真的接触过好的,甚至连多喝几款都不愿意,就先一闷棍打死,以为自己很厉害,实不过是叶公好龙,决非真爱啊。再加工茶也是茶,怎么能不去探索呢?
始于福建,始于茉莉
撇开少数文人自创的小众雅趣,茶叶窨花的历史并不算悠久。有些茶类教科书说:在交通不便的时代,南方的绿茶往北方运送的耗时过长,又没有冷藏配送的条件,绿茶到北方后经常是氧化变质,没什么香味了。因此,聪巧的茶商在绿茶中拌入茉莉花,让茶叶在运送途中吸收花香,这样既为不新鲜的茶叶遮了丑,又因花香而成为北方市场的新卖点。这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赋予了茉莉花茶乍听靠谱的历史背景,而仔细分析起来却有些想当然尔,似乎下了莫名的价值评断,又未见甚可靠的依据。
林馥泉先生曾在查访史料无获的情况下,拜会经营花茶五十年以上的刘崇妙和黄汉水两位先生,访谈中得到一些茉莉花茶的片段口述历史:花茶的制造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咸丰初年(1852),当时的北平烟庄为提高鼻烟的香气,曾在福州的长乐县利用茉莉花熏制鼻烟,烟味特别优良。之后茶商起而仿效,遂有花茶问世,福州亦成为花茶著名产地。
然而,可能是特定的历史原因,也可能因为福建好茶太多、花茶不受重视,现在的茉莉花茶市场,福建并不占优。广西横县的茉莉花茶虽创制不足半个世纪,然已占有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此外,江苏、浙江、四川、湖南、台湾等地也分别有名优茉莉花茶出产。然而,以品质优良、工艺传统与历史悠久论,或许还是福建的茉莉花茶更为上乘。
香花的种类:气质型与体质型
熏制茶叶的香花,由于芳香物质的形成和挥发特性的差异,可以分为气质型与体质型两种。气质型的香花如茉莉,其香精油物质以苷类的形态存于花中,随着花蕾的成熟、开放,在酶的催化之下,不断形成和挥发。体质型的香花如玫瑰,其芳香物质以游离态存在于花瓣之中,随着花朵的开放,其香气散发逐渐减少。换句话说,气质型花的香气更具时效性,花不开不香,花全开了亦不香,香气最为浓郁的是花的短暂的开放过程;而体质型的花,其香气更为持久,即使花朵已经开放,哪怕是干燥了,只要花瓣还在,其花香亦可保持。
玫瑰红茶,全都是茉莉?
较低等级的茉莉花茶,第一次窨制往往采用白兰花先行熏制,称之为窨底。白兰花是体质型的香花,其花瓣肥厚,花香浓郁而持久。用白兰花窨茶,配花量比茉莉少,而且不用像茉莉一样经通花筛花复火等繁复的工序,故而是很多茶厂降低成本的好选择。用白兰花打底的茉莉花茶,窨后虽不够清纯,然茶中已初具花香。之后几次窨制再用茉莉花,做得好的话,茉莉花的清香可以盖过窨底的白兰花花香,也不失为一泡好茶。当然,不到位的窨制就会出现茉莉香与白兰花香相间、香气不纯净的情况,俗称透兰。严重者甚至会伴有茶香,乃至花香薄弱、茶香突出,俗称透素。透兰与透素都是花茶工艺缺陷而导致香气不纯正的表现。
有人说茉莉花茶是用花香来遮丑,也有人说是茉莉花在杯中的重生,说遮丑的大概更加专注于茶,而讲重生的则更在意花。遮丑也好,重生也罢,如果以高档茉莉花茶的标准五窨一提来说,达到遮丑或重生的目的基本绰绰有余了。而到了七窨一提,乃至九窨一提之功,怕是已步入追求极致的境界。遮丑、重生之外,还要美妆、活得精彩,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