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16: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1:20
《社会捐赠及其税收激励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公民和企业以自愿原则进行的无偿或部分有偿捐赠,这种行为是市场经济与*调节下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对于缩小*差距、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要推动捐赠发展,关键在于理解捐赠主体行为及其规律。研究旨在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系统研究社会捐赠的内在动机(如利他主义、互惠和直接收益)和外在影响因素(如公益需求、捐赠主体、方式、非*组织和**),以期为*制定税收*提供理论支持。
公益需求是捐赠的重要驱动力,当*供给不足或效率低下时,社会需求会推动捐赠。捐赠主体的个人(如收入、教育程度等)和企业(如行业、规模等)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都会影响捐赠行为。捐赠方式,包括捐赠的最低水平、机制类型等,也会对捐赠产生影响。非*组织的公信力和管理直接影响捐赠积极性,而**则贯穿捐赠行为的全过程,对捐赠产生影响。
税收作为外在激励,如个人所得税通过收入和价格效应影响捐赠,遗产税则影响遗产捐赠。企业捐赠方面,税收*可通过影响公司利润和管理者的决策来影响捐赠。研究通过对比美国、日本和荷兰的税收激励*,发现这些国家的税收激励*在价格和收入效应上取得了显著效果,关键在于完善的内在动机、经济发展水平、*体系和征管手段以及非*组织体系。
中国社会捐赠起步较晚,虽有进步,但仍面临规模小、形式单一等问题。税收激励在中国的效应有限,尤其是个人捐赠*效应不明显,企业捐赠则显示出价格效应。研究提出了完善税收激励体系、征管体系、宣传教育和配套措施的设想,包括捐赠立法、宣传和对非*组织的监管,以进一步提升社会捐赠的效果。
《社会捐赠及其税收激励研究》是本研究社会捐赠是公民个人、单位,以自愿为基础,无偿或部分有偿地将有价值的东西赠与他人的一种形式,它是在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基础上进行资源配置的,作为调节*差距的平衡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公平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的书。其作者是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