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例属于我国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6-01 21:5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6 11:32
—、依法治国的理沦依据
现代意义的法治是与发达的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相联系的,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依法治国思想在理论上得到了进—步的阐释,在实践中,与国家统治、共和政体结合起来,并且随着文明的发展,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改进。
党的政策,指导着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实施,法律是政策的条文化、规范化,1993年2月的宪法修正案,根据中国转型时期的特点,明确确认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依法治国作为远景战略目标规定;99年宪法修正案更进一步地将依法治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使依法治国具有了宪法的最高规范性。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它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我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
从世界范围来看,要摆脱“人治”的束缚,走上“法治”的道路,除了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基础,需要一定的政治制度的力量来支撑,这种政治制度即是民主政治。
中共中央明确指出:“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决不是社会主义的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恢复和发展了被践踏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并使之法律化,从而为我们国家逐步实现法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总之,民主政治是法治国家的基石,缺乏政治上民主的国家,就不可能是法治国家。
三、实现依法治国的途径
依法治国,不仅仅是治国方略的改变,它带给中国的是从制度到观念的深刻变革,法治化的实现,取决于市场经济的相当发达,民主政治的相当完善,法律文化的相当发达。然而在中国的国情之下,这三个条件不是一挥而蹴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期地为之努力,为之奋斗,在探索依法之国的途径时,必须首先明确依法治国的内涵,把握其要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权威的《牛津法律大辞典》指出法治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随便就能定义的概念,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这些原则一般被看作是表达了法律的各种特性,如:正义的基本原则、道德原则、公平和合理诉讼程序的观念,它含有对个人的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和尊严的尊重。”这一概念既高度抽象,又具备较强的伸缩空间,从而为学者、统治者的进一步探讨、实践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范围。
社会主义中国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的法治,它不完全等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中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据是宪法和法律,目的是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明确了依法治国的内涵和要素,也就找出了依法之国的关键所在,我们宜从此下几个方面为依法治国的实现创造条件,提供保证。
1.转变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2.树立并保证法律的至上权威。
3.加强民主建设,完善监督制度。
4.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现代法治国家都离不开政党制度,或多党制,或两党制,或一党制,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这是历史与现实的选择,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6 11:32
以人为本的政治基础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依法治国的决策方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6 11:24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