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与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6-02 23: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7 21:10
酒能解愁还是会催愁?
李白显然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经过多次亲身验证,他总结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想借酒化解心中的百转愁肠,怕是像挥刀试图切断水流一样白费心机!千余年后的异国科学家们从侧面佐证了诗仙的结论。美国某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喝酒能刺激大脑中某一特定区域,使人的记忆更加清晰。而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松木则夫利用小白鼠做实验,发现如果想借酒消愁,结果恰恰相反。因为脑海里那些让你忧愁的种种不会因为酒精发力而乖乖散去,酒精小分子们反而会加重忧愁的分量,延长忧愁在脑海里萦绕的时间。松木于是建议说,既然喝酒之后忘却更难,那么还是用快乐来抵消忧愁吧。
科学是科学,可人到底不是完全理性的机器,亦非实验室里的小白鼠那般单纯。世事纷杂,心绪多元,总有许多其他的干扰因素来左右人的脑神经。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因为胃部不适而滴酒不沾的一年里,那些所谓忧愁似乎应该直线递减,极易消退,不值一提。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不可避免的不愉快仿佛淤结在身体的某个角落,始终不能释怀。看来理论是因人而异的,对我而言,与微醺带来的释放感相比,酒精对记忆的强化功效要弱得多吧。
也有人说,一醉解千愁,酩酊大醉恐怕解不了愁,只会毁了仪态和身体。只有微醺之际,灵魂略微出窍之时,百结的愁肠慢慢舒展开来。抬头看灯,灯影仿佛染了新色,昏黄得诱人;眯眼看人,连人的五官都加深了轮廓;低头感觉自己的心跳,从未听得如此分明。世界变得像雷诺阿笔下的温暖光阴,美好得让你感激涕零。头嗡嗡作响,可是话却一串连着一串从嘴中飘出来,仿佛不属于一贯少言的那个自己。不需要消愁,只需要有一刻逃离自己。不作为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忧愁和无奈于是变得无足轻重了。
《醉翁操》是我的心头好。“茫茫。苍苍。青山绕、千顷波光。新秋露风荷吹香。悠颺心地然,生清凉。古岸摇垂杨。时有白鹭飞来双。隐君如在,鹤与翱翔。老仙何处,尚有流风未忘。琴与君兮宫商。酒与君兮杯觞。清欢殊未央。西山忽斜阳。欲去且徜徉。更将霜鬓临沧浪。”胃病初愈后的第一次小酌,发生在三里屯“瑜舍”下沉式小庭院里。两杯罗瓦尔河谷(Loire Valley)的佳酿下肚,我便和眼前的烛影一起荡漾了。纵然没有青山波光,秋露荷香,那一刻纵有千般愁绪,全化作未央的清欢,随着西班牙歌者的低吟浅唱融化在轻柔的夜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