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6-01 07: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1 21:49
放鹤亭,为彭城隐士张天骥所建。鹤,乃古代贤士也。古有林逋“梅妻鹤子”之美谈,再有张天骥隐居之不仕之名。放鹤乃喻招贤士也。徐州的那个?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张天骥结为好友。那个亭子就是他建的,山上的人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所以就取了这个名字
放鹤亭得名的原因是什么?放鹤亭,为彭城隐士张天骥所建。鹤,乃古代贤士也。古有林逋“梅妻鹤子”之美谈,再有张天骥隐居之不仕之名。放鹤乃喻招贤士也。http://baike.baidu.com/view/275632.htm
《放鹤亭记》的古文翻译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作揖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
求苏轼《放鹤亭记》原文和赏析仙鹤伴山人,山人居仙境,好一幅清幽超逸的隐居安乐图,所以亭也命名为“放鹤亭”。全段叙事,由亭到境,由境到鹤,最后又归于亭——点出亭台,名为记亭,依次铺展,重点却在摹写异境和介绍山人好鹤,异境仙鹤,山亭山人,却又暗含天机,为下文议论发感张本。全程叙述头绪纷繁而错落有致。 (二)议鹤说酒妙用对比而主...
梅妻鹤子文言文孤山[5]放鹤亭:在孤山北,为宋代隐士林逋放鹤处。元朝至元间,余谦修葺林逋墓,于山下建梅亭,郡人陈子安于其旁筑放鹤亭。 [6]林处士:指林逋,安君复,杭州钱塘人,初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之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因有“梅妻鹤子”之称。工书画,善诗。著有《林和靖诗》。 [7]沮洳(jù...
《黄楼赋》不熟,《放鹤亭记》总该知道吧?苏东坡在徐州的文踪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喝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以比圣人正人。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如...
放鹤亭记文言文表现了山人怎样的情怀?曾于东山建亭,因自驯二鹤出入山中经过此亭,故名“放鹤亭”。 又:这是诗人谪贬徐州时说作,文中记述了作者在拜访云龙山访人的一番问答及讨论。特别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鹤本是清远闲放之物,但卫懿公却因好鹤而亡国;酒本是荒惑败乱之物,因此“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
苏东坡的散文(5篇)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
六年级游记作文从孤山的另一侧下去,一会就到“放鹤亭”了。亭子周边有几棵高大的大樟树,据说已有五六百年了,大树的树干很粗壮,一个人环抱都抱不过来,树叶是非常茂盛,遮盖了一大片天空,阳光只能从树叶的缝隙里挤下来一点斑驳的身影。亭子中间立着一块大石碑,上面刻写着很长的一篇诗文,几个游人坐在亭子的长凳上,边看着风景边...
李可染的事迹��作《放鹤亭》、《棕下老人图》等画。 ��1946年,应徐悲鸿邀请,北上任北平国立艺专中国画副教授。又经徐悲鸿先生引荐,得识国画大师齐白石。 ��1947年,执弟子礼于齐白石。拜师后,白石老人作《五蟹图》,题句云:"昔司马相如文章横行天下,今可染弟之书画可以横行矣。" ��白石老人1947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