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04: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02:43
在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时可以通过专利保护、著作权保护以及商标保护三种方式来实现的,按照我国的规定当商标、专利以及版权等类别都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当事人创作了属于自己的产品后都是可以依法对其进行保护的,我们国家也加大力度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并采取了各种方法等。
一、中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式有什么?
1、专利保护
专利有3种类型,分别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权人所享有的专利权,其主要内容有制造权、使用权、许诺销售权、销售权、进口权、转让权和许可使用权。专利权还包括禁止权、放弃权、标记权等。发明专利保护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保护期都是10年。
2、商标保护
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可在中国申请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商标标识可为文字、图形或者及组合。
3、著作权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十一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二、知识产权保护类别是什么
一是法律手段;二是技术手段。
技术方面的保护是我们接触较多的,例如我国大都采用的附带加密狗、加密卡或加密盘、对软件拷贝或使用进行*等技术措施等,但同时也给开发工作增加了负担,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而法律方面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版权法来提供知识保护的。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样的技术保护措施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但是可以看到的是,我们的法律这种电脑入侵事件却并没有禁止性的规定,而是如果没有造成其它的侵权行为,则并不违法。传统的知识保护体系中,违法与不违法的界限是进入行为或由此获取的资料是否是“个人使用”。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诸如“黑客”这样的人物,是有可能通过网络接触到那些涉及*的机密数据的,此时哪怕仅仅是“个人使用”恐怕也并不是件有益的事。“个人使用”概念的区别变得更为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法律意识不断的提高,创作者也是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当不法分子做出了侵犯专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责任,专利侵权是一种违法行为相较于假冒专利的欺诈行为有很大程度上的区别,两种之间规定方法与侵犯对象都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