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05:5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9:23
金星玻璃:中国古代玻璃。是在黄褐色玻璃体内蕴涵着细密而金光闪闪的结晶颗粒而得名。其制造方法与其它玻璃工艺不同,是先在坩埚内烧制成块料,然后运用琢玉的方法碾琢成器。另一种金星玻璃是红楼梦里芳官的别号,贾宝玉给芳官起的别号,出自红楼梦第62回!
据记载,金星玻璃的烧造技术源于欧洲,乾隆六年(1741年),清宫玻璃厂在西方传教士的指导下烧制成功了金星玻璃,并制作了许多赏玩和实用之器。金星玻璃制品的最大特点是以镂雕、圆雕器为主,多以写实风格作器物造型,题材丰富多样。其艺术特点是金光闪闪,富丽堂皇,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
现代金星玻璃是在普通玻璃表面上增加一些金属氧化物晶体,在阳光下或灯光下闪烁诱人的美丽星光,强光下犹如无数颗宝石闪闪发光,呈现出异彩纷呈和艳丽迷人的美感;弱光下又宛如繁星点点,随光线变化闪光点位置移动,在不同角度都可看到闪烁的亮点。金星玻璃具有对光波的高折射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并具有黏结强度高、耐水性和耐候性好等特点,目前建筑装饰中主要采用铬金属玻璃为基材,可作为工艺美术制品和闪光装饰艺术制品,用于OK厅、歌舞厅和楼堂馆所等建筑物内部的吊顶装饰。
瓶口作喇叭状,外撇,颈部较细,腹部似卵,高圈足。外壁为白、蓝、红三色相间的螺旋式条带纹,呈斜向缠绕全器,口和足均为绿色。瓶底镌刻“乾隆年制”款。此瓶纹饰新颖,华而不俗,是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烧造的代表作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9:24
乾隆朝套玻璃器的做法,基本上采用在一色玻璃胎外,先满套另一颜色的玻璃,再按所需图案进行雕琢的方法。其中的小件器物,如鼻烟壶,因地子可施展的空间狭小,有的出现地子不平的现象。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套二色、三色甚至最多达套八色的玻璃器,在造办处玻璃厂中几乎未见。玻璃厂所造的套玻璃器以单色玻璃套单色玻璃为主,这是宫廷制品与民间制品的不同点。
乾隆朝套玻璃工艺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烧造技术成熟。乾隆朝套玻璃器,器形秀美,比例适中。第二,雕琢工艺精湛。套玻璃器是玻璃烧造技术和雕琢工艺的复合品,其雕琢工艺与同时期的漆、玉、牙、角等雕刻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色彩搭配和谐。套玻璃器中以色彩对比强烈的为主,如白套蓝、白套红等;也有一个颜色系列的,如天蓝套宝蓝,色彩雅致,不落俗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9:24
玻璃,在中国最早出现和生产的时间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但自从周代以来的诗文传志中经常出现以下名词:“缪琳”、“火齐”、“琉璃”、“琅玕”、“颇黎”、“明月珠”,晋六朝记载中也出现了“玻璃”、“瑟瑟”,后人对此的注解多笼统地称之为“不同种类的玉石”,但联系近些年来考古发掘中大量实物的出土及专家的具体分析,现普遍认为这些东西多与人造珠玉有所联系。而其名称则没有一个严格地区分,多将半透明的称为“璃”,透明的才称“玻璃”,后来又有“药玉”、“罐子玉”、“硝子”、“料器”等名称,而以料器一名使用最为普遍。
中国古代玻璃器存世的数量较少,研究历史也较晚,还没有象瓷器、玉器等文物那样建立起完整、系统的体系,为中国古代玻璃器的鉴定与收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对各时代玻璃器物的判别依然有迹可寻,因为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时代的器物总是统一在其时代风格之下的。
简单地说,西周时期的玻璃器朴素无华,色彩晦暗,器形简单,质地疏松,制作粗糙;春秋战国时期的玻璃器以仿玉为主,光洁度好,工艺水平较高,两汉时期延续这一传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玻璃器异域风格加重,器物轻薄,透明度较好;唐代时波斯风格浓厚,作品亮丽多姿;宋元时期则小巧精致;明代所出较少;清代玻璃器与前代迥异,不仅数量多、色彩绚烂,而且工艺复杂、高超,成为中国古代玻璃工艺的鼎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