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么做是什么用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06:1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3 01:23
华佗之死,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三国演义》的讲法。说曹操得了病,头风病,头疼,请华佗给他看病,华佗说,你这个病根在脑子里,我需要让你喝一服药,然后用利斧劈开你的脑袋,祛除病根,你这个病才能治好。当然能做这个手术就很厉害了,但曹操这个人疑心很重,他觉得华佗这个医疗方案不怀好意,认为华佗是想借这个机会替关羽报仇,杀死自己,所以,一怒之下把华佗关到监狱里,然后杀了。
关于华佗之死,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曹操是杀死华佗的罪魁祸首,人们把指责和谩骂都指向了曹操。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华佗之死,是他自己要挟曹操的结果。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曹操和华佗,一个是乱世枭雄,一个是走方郎中,两人似乎关系不大,华佗为什么会死在曹操的手上?我们还是先把视线放在第一个问题上,曹操为什么要召见华佗?
《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是在记载了大量的华佗的神奇事迹之后才写了一句话,“太祖闻而召佗”,太祖指曹操,曹操听说了华佗的事儿以后召华佗。而在召华佗之前记载的最后一件事就是陈登之死。这样一来,曹操召华佗就有三种可能:第一,曹操听说了华佗大量的神奇治病的事情,召见华佗。第二,曹操听说陈登如期而死召华佗。第三,曹操听了上面两种说法以后,召华佗。
我们先讨论第一种,因为曹操跟华佗都是沛国谯人,他们两个是老乡。因此,华佗神奇的医术曹操不可能不知道。
第二种情况就是曹操听说了华佗预言陈登三年以后病要复发,如果没有良医还会死,结果陈登如期而死,召见华佗,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呢?这种可能性取决于曹操和陈登的关系到底怎么样。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陈登是曹操最信任、最器重的人。所以陈登之死,有两个方面震惊了曹操。
第一,华佗的预言如期兑现。华佗预言他三年以后必发,兑现了。
第二,陈登是如期而死。说他将来三年发病,果然发病死了。而陈登跟曹操的关系又非常密切,陈登之死对曹操的影响非常之大,再加上老百姓的传闻。所以,我认为第三种可能性最大,一方面听到老百姓传闻华佗是神医,另一方面听说自己最信任的陈登三年后发作死了,所以就动了召华佗之心。因为此时华佗在曹操心中神医的地位已经毫不动摇地确立起来了,所以曹操要召华佗。
当然,曹操要召华佗首先是曹操得有病,曹操没有病找个名医来干吗?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身体倍儿棒,你说整天找个医生跟着你,不是个包袱吗?曹操恰好有病,就是头风病,而且他的头风病是持续性的神经疼,很难判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然现在可能好一点,现在假如我们有头疼病,真是怀疑脑子里有什么了,先不用利斧劈开,我们先做一个脑部核磁共振,看看脑袋里到底长了个什么,然后再说。但是那个时候条件不行,医疗条件不允许。所以,从客观上来说,华佗的医术神奇,从主观上来说,曹操也的确患病,这样曹操就动了召华佗之心。当然,召华佗是分两步的,一开始他把华佗叫过来的时候,史书记载是“常在左右”(《三国志•华佗传》),就是经常在曹操的身边,而且曹操的头疼病一发作,华佗就给他针灸,针灸以后针拔疼止,特别神,针一拔,疼就停止了。常在左右,就是曹操的病不是很重,不是每天都发作,所以他发作的时候才需要华佗,不需要的时候未必要请到身边来。也就是说此时,曹操对华佗的依赖性还不强。
第二个阶段,史书记载叫“太祖亲理”,太祖指曹操,亲理,就是曹操亲自处理国家大政。这个时候,史书记载曹操是“得病笃重”(《三国志•华佗传》),病得很重了,然后使佗“专视”,召见华佗,专门为自己看病。大家注意这两个词,前边是常在左右,现在发展成“专视”,就是专门为自己看病。前面是一般需求,现在是特殊需求,这两种需求差别很大,层次上差别也很大。那么“太祖亲理”是什么时间呢?据我估计,应当大体在袁绍集团灭亡之后,建安十年以后,曹操掌握了东汉政府的实权,亲自处理朝政。这就是“太祖亲理”。当然随着处理朝政的繁忙,工作的繁忙带来的是曹操的病重,头风病天天发作,这个时候曹操就离不开华佗了,才让他专视。但是,华佗在曹操身边只待了一阵,请假走了。以什么借口请假走的呢?两部史书记载的略有不同。《后汉书》记载,回家取药方;《三国志》记载,收到家信。曹操怎么办?曹操准假,曹操不能不准,你想想他回家取药方,你不让他回家取,他说我没有药方,怎么给你治病?他收到家书,你不让他回去,那肯定不能笼络住华佗之心,曹操准假,让他走了。这是我们所说的请假的理由。
但是,《后汉书》在讲华佗请假回去的时候讲了四点理由:第一,华佗此人性格古怪;第二,他内心很不得意;第三,他耻于为医,不愿意当医生;第四,回家,想家。
《三国志》的记载只有一个理由,“久远思家归”(《三国志•华佗传》),就是离家时间长,离家远,想回家看看。《三国志》跟《后汉书》记载略有差异,《三国志》成书在前,《后汉书》成书在后。
华佗请假回家以后,以他妻子有病为由,多次续假不回去。曹操又是写信催,又是让地方官来催,华佗都不回。最后,曹操急了。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曹操那么催华佗也不回去呢?《三国志》跟《后汉书》的记载都差不多,《三国志》的记载是“佗恃能厌食事”,《后汉书》记载的是“恃能厌事”。这两个记载一样,就是华佗仗着自己的医术高明,不愿意去为曹操一个人服务,结果曹操大怒,派人去查,看他妻子是不是有病,一查,发现他妻子装病。这是欺骗啊,曹操派人就把华佗抓起来,送到许县,投入狱中。华佗投入狱中以后,曹操手下一个重要谋士叫荀彧①,曾经劝过曹操,说华佗不能杀,华佗这个人医术太高明了,他的生死关系着多少人的生死,不能杀!结果曹操说了一句非常典型的话,“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三国志•华佗传》)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别发愁,杀了华佗难道天底下再不能找到像他这样的人吗?但是,据《三国志》记载,他用了一个词“鼠辈”,老鼠的鼠,同辈的辈。鼠辈,找不到像这样的人吗?很看不起华佗。结果,最后是巨星陨落,神医枉死。这就是华佗之死。
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华佗为什么被曹操杀了?我们读过三国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爱才、惜才、重才的人,为什么像华佗这样的神医他却要杀掉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3 01:24
这是一种立威的方法,是曹操运用法家“势”的思想。
曹操一直在用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分为“法”“术”“势”
任用赵达、卢洪为校事,这属于法家“术”的范畴,
变法改革,抑制豪强,降低赋税,这属于法家“法”的范畴,
而这一条则体现法家的“势”、“术”的思想,将生杀之权掌控在手中,震慑百官。
曹操出征在外,肯定不希望再次发生衣带诏之类的事情,为了把文武百官镇住,他必须杀人立威。
如果一旦后方失火,他帐下文武都会动摇。
一旦属下动摇,就可能出现在官渡时期属下将领想要叛逃敌国的情况。
这是曹操一点不足之处,他过多讲求用法家的法术势掌控下属,而并不像刘备孙权,用情义拉拢部下,有时也会杀人立威、玩弄阴谋。他对于属下情分还是比较少,真正因情感忠于他的太少,所以于禁那样跟了他三十多年的名将在危难之际才会投降。
有一个原因在于,曹操竭力遏制豪强,而他的部下很多也是豪强出身,例如曹洪、刘勋、许攸、丁斐,当他一旦对部下有好脸色,马上会收到反效果。(比如曾经给丁斐典军校尉的高位,丁斐就贪钱,对于曹操的审讯还大开玩笑)
而刘备、孙权对于豪强还是很纵容的,刘备对于当地豪强倒是不重视,但对于一路走过来的老兄弟却是福利满满,培养了新一代的豪强。孙权则是依赖于当地大姓,助长了以前豪强的滋长。
正是这种情况,使得曹操内部人心不稳定,发生过青州兵叛逃、青徐部队擅自移动的事件。
更重要的是,曹操势力内部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股势力——天子。
所有想要回到东汉往昔、想要曹操交出权柄的都是曹魏势力的不稳定因素,可以归为天子的势力。这股势力曹操无法与之妥协——妥协意味着交出权力,更无法拉拢。而刘备孙权则完全没有这个担忧。
所以,曹操的面孔比起孙权刘备要可怕得多,他动不动会大开杀戒,在天子、豪强面前树立权威。而刘备孙权只需要笼络住豪强、权贵的心,就能坐稳江山。
虽然曹操在世时还是发生了这类恶性事件,但曹魏还是一直占领着绝对优势。
能做到一人之力把天子、豪强势力尽皆打垮,压制得死死不敢翻身的,古往今来只有曹操一个。
但曹操在世的时候,已经开始向豪强妥协——从何夔改变选官标准可以看出。
继任的曹丕对付豪强时显然力不从心,最终,曹魏向豪强权贵彻底认输,改成了九品中正制。
如果理解了这些,就大概可以从这件事中看出曹操政治之路的一个总结。曹操对付权贵、豪强、属下,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也有相应的缺陷,上文已有论述。但他的方法不适合士族膨胀的东汉末年,他完全是在一人对抗天下。所以他虽然极其有才能,最终政治之路还是失败的。
曹操是个敢于逆天而行、拥有非凡洞察力的人,他或许已经知道自己的政治之路——抑制豪强难以走得长久。所以他在这次耿纪韦晃案时大开杀戒,为了镇住百官,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任时不受这些因素的干扰。
但士族的膨胀绝不是一通杀戮、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的。
曹操这么做是什么用意
这是曹操一点不足之处,他过多讲求用法家的法术势掌控下属,而并不像刘备孙权,用情义拉拢部下,有时也会杀人立威、玩弄阴谋。他对于属下情分还是比较少,真正因情感忠于他的太少,所以于禁那样跟了他三十多年的名将在危难之际才会投降。有一个原因在于,曹操竭力遏制豪强,而他的部下很多也是豪强出身,...
将三个女儿许配给一个男人的曹操,这么做有何用意?
我认为他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的权力变大,还有就是他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所导致的结果。
曹操临死不称帝,却把称帝之事让给曹丕来做,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何用意?
大概他是想留得一丝清明,然后让自己的儿子。来帮他完成这个心愿。
徐庶在曹营没有献一计一策,为何曹操不惩罚他?
徐庶到了曹营以后不愿给曹操献一计一策,然而曹操并没有因此而惩罚徐庶,曹操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曹操当时害死了徐庶的母亲;第二、曹操希望用善待徐庶的方式来感化徐庶;第三、曹操希望用善待徐庶的方式来稳固人心。一、曹操当时害死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最早其实就是刘备手下的谋士,由于...
曹操这么做是什么用意?
曹操恰好有病,就是头风病,而且他的头风病是持续性的神经疼,很难判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然现在可能好一点,现在假如我们有头疼病,真是怀疑脑子里有什么了,先不用利斧劈开,我们先做一个脑部核磁共振,看看脑袋里到底长了个什么,然后再说。但是那个时候条件不行,医疗条件不允许。所以,从客观上...
曹操挟持汉献帝有什么用(曹操挟持汉献帝有什么用意)
曹操成功的诠释了什么叫每战皆出师有名,每战他都代表了正义一方,这就是曹操在天下这个棋盘上布下的最大的局,或许其他人也有如此的眼界,可是没有曹操的天时地利。在解决完自己北方最大的敌人袁绍之后,曹操的眼界就放到了南方了,也就是整个天下了,而这个时候,汉献帝的作用愈发显得十分重要,以他...
曹操将7个女儿全嫁给一人,他这么做有哪样的想法和用意?
(三)生气的曹操。经过汉献帝这么一闹,曹操对汉献帝彻底失望了,但同时也让曹操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汉献帝的后宫,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炸,尤其是这些利用妃子而势大的外戚,对自己是有生命威胁的。但曹操又不能盯着时时刻刻盯着汉献帝,这该怎么办呢,其实也好办,找人盯着...
三国时期曹操发布求贤令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曹操是一个英才卓绝的人,所以他不光是呼吁“唯才是举”,一直以来他都是那么做的。曹操早期的谋士戏志才“负俗之讥”,鬼才郭嘉“不治行检”,“性格刚戾”的程昱,有“毒士”之称的贾诩,贪财的丁斐、蒋济等等,他们在曹操麾下都成为了曹魏举足轻重的人物。二、打破两汉以来“重名轻实”的官员选拔...
曹操赤壁兵败之后当着群臣的面大哭想念郭奉孝是否是别有用意呢?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为什么要这么说?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表达自己后悔的情感 有句话说得好:“不见黄河不死心”,没有到最后一刻很多人对于自己曾经的决定都是无比执拗的,曹操也是如此,他在赤壁之战被打得落花流水以后才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决策有多么不恰当...
曹操迎回汉献帝后,他为什么又要迁都许昌?是什么用意
熟读《三国志》的朋友想必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答案,曹操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当时都城洛阳并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中。公元193年4月,当时的曹操统领兖州,兖州包含了今天的山东中部和西部,以及河南的部分地区,经过长期的发展,曹操的势力慢慢向兖州周围扩散,许昌连同周边地区也被曹操占领。出于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