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06: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17:16
子夜吴歌,源自六朝时期的吴声歌曲,据《唐书·乐志》记载,它源于晋代,由一位名叫子夜的女子创作,曲调深沉哀苦。后来,后人将其扩展为四季歌谣,称为《子夜四时歌》,其中李白的《子夜吴歌》就包含了对四季的咏唱,这是其中的第三首秋歌。与原曲五言四句不同,李白的版本扩展为了五言六句,丰富了表达的层次。[1]
镜湖,又名鉴湖,位于今天的浙江绍兴县东南地区,是这首诗中可能提及的地理背景。[2]
诗中提到的‘菡萏’,是指未开放的荷花,古人在诗词中常用此名称代指荷花花苞。[3]
若耶,则是若耶溪,它坐落在浙江绍兴境内,附近有著名的浣纱石遗迹,传说西施曾在此溪边洗衣,因此溪又称浣纱溪。[4]
诗中的‘回舟不待月’,形象描绘了西施离去的场景,她的离去速度之快,甚至在月色未起时就已乘舟远去,这是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法,增添了诗歌的韵味。[2]
《子夜吴歌·夏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李白的《子夜吴歌》分咏四季,这是第二首《夏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此诗题咏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西施。李白秉着古代乐府诗的传统,铺叙历史事件的概要,不抒发他的情趣,而让读者随心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