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图也的解释难图也的解释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6-01 16: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1 17:02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解释: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解释: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诗词名称:《郑伯克段于鄢》。本名:左丘明。所处时代:先秦。出生地: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主要作品:《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石_谏宠州吁》等。主要成就:著编年体史书《左传》著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信仰:儒学。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难图也”的详细介绍:
一、《郑伯克段于鄢》的全文点此查看《郑伯克段于鄢》的详细内容
初,郑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
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
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
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
不过参国之一;中,
五之一;小,
九之一。今京不度,
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
焉辟害?”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无使滋蔓。蔓,
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
况君之宠弟乎?”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
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
臣请事之;若弗与,
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
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于廪延。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
厚将崩。”大叔完聚,
缮甲兵,具卒乘,
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
“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五月辛丑,
大叔出奔共。书曰:
“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
故不言弟;如二君,
故曰克;称郑伯,
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
_我独无!”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
且告之悔。对曰: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
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
其乐也__!”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
纯孝也。爱其母,
施及庄公。《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二、注解
初:当初,这是回述往事时的说法。
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河南省南阳市北。
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共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
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_”,逆,倒着。
惊:使动用法,使姜氏惊。
遂恶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
爱:喜欢,喜爱。
亟:屡次。
于:介词,向。
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制:地名,即虎牢,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虢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京:地名,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大:同“太”。
祭仲:郑国的大夫。都邑的城墙超过了300丈。雉,古代城墙长一丈,宽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即长三丈。
国之害也:国家的祸害。
先王:前代君王。大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参,同“三”。中等城市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五分国之一”的省略。小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九分国之一”的省略。
不度:不合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
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的意思。
焉辟害:哪里能逃避祸害。辟,“避”的古字。
何厌之有:有何厌,有什么满足。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定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为之所:给他安排个地方,双宾语,即重新安排。
无使滋蔓:不要让他滋长蔓延,无,通“毋”。
图:除掉。
犹:尚且。
况:何况。
毙:本义倒下去、垮台。
姑:姑且,暂且。
既而:固定词组,不久。
鄙:邑也,从邑,_声,边境上的城邑。
贰:两属。
公子吕:郑国大夫。
堪:承受。
若之何:如果想把国家交给共叔段。与,给予。那么我请求去事奉他。事,动词,事奉。使动,使民生二心。
无庸:不用。
将自及:将自己赶上灾难,及,本义追赶上。
收贰以为己:把两属的地方收为自己的领邑。贰,指原来贰属的西鄙北鄙。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廪延:地名,河南省延津县北。
厚将得众:势力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众,指百姓。同昵(异体),亲近。
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将要崩溃。
完聚:修治(城郭),聚集(百姓)。完,修葺(qì)。
缮甲兵:修整作战用的甲衣和兵器。缮,修理。甲,铠甲。兵,兵器。
具卒乘:准备步兵和兵车。具,准备。卒,步兵。乘,四匹马拉的战车。
袭:偷袭。行军不用钟鼓。
夫人将启之:武姜将要为共叔段作内应。夫人,指武姜。启之,给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为动用法。
公闻其期:庄公听说了偷袭的日期。率领二百辆战车。帅,率领。古代每辆战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百乘,共甲士六百人,步卒一万四千四百人。
叛:背叛。
入:逃入。
公伐诸鄢:庄公攻打共叔段在鄢邑。诸,之于,合音词。
辛丑:干支纪日。
出奔共:出逃到共国(避难)。奔,逃亡。
不弟:不守为弟之道。
克:战胜。
讥:讽剌。
谓之郑志: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志,意愿。
誓之:为动,对她发誓。
黄泉:地下的泉水,喻墓穴,指死后。
悔之:为动,对这事后悔。
颍考叔:郑国大夫,执掌颍谷(今河南登封西)。
封人:管理边界的地方长官。封,聚土培植树木。
有献:有进献的东西。
赐之食:赏给他吃的。
食舍肉:吃的时候把肉放置一边不吃。舍,舍的古字。
尝:吃过。
羹:带汁的肉。
遗之:赠送给她。
_我独无:我却单单没有啊!_,句首语气助词,不译。
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问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敢,表敬副词,冒昧。
故:原故,原因和对姜氏的誓言。
悔:后悔的心情。
何患焉: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焉,于是。
阙:通“掘”,挖。
隧而相见:挖个地道,在那里见面。隧,隧道,这里用作动词,指挖隧道。
其谁曰不然: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然,代词,代庄公对姜氏发的誓言。
赋:走进隧道里,欢乐真无比。走出隧道外,心情多欢快。从此作为母亲和儿子象当初一样。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施:延及。
匮:尽。
锡:通赐,给与。
其是之谓乎:其,表推测语气,之,结构助词,助词宾语前置。
三、左丘明其他诗词
《曹刿论战》、《蹇叔哭师》、《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四、译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_,厚将崩。”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遂_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_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__。”遂为母子如初。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五、背景
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势的斗争也加剧起来。为了争夺王位,骨肉至亲成为殊死仇敌。隐公之年(公元前772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六、赏析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十分典型的兄弟相争的故事。
人们常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亲情的深厚,也用“亲兄弟,明算帐”来说明亲情和利益冲突之间的关系。我们凭自己的生活体验深知,亲情在很多时候是脆弱的,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亲情远远不足以化解由利益导致的矛盾冲突。当然,兄弟相争,并非完全没有是非曲直,并非完全没有正义、真理的存在。比如,郑庄公与共叔段的权位之争,按传统观念,长子是王位天然的继承者,是“天理”,不容有违背。这样,郑庄公就代表了合理的、正当的一方,而共叔段夺取王位的图谋,便是不合理的、不正当的。代表合理的、正义的一方,往往充满“正气”,可以慷慨陈辞。鸣鼓攻之,可以稳坐如山,居高临下,所以郑庄公才可以自豪地、以先知的口吻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抛开这个故事不论,‘多行不义,必自毙”也算是一条普遍真理,正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样。几乎可以说,古往今来,凡是作恶的人,搞阴谋诡计的人,违法乱纪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如果坐着等待结果的到来,等待作恶者“自毙”,显然是愚蠢的,无异于自己坐以待毙,很可能让作恶者占尽了风光好处。我们要相信毛主席说过的:“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对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么说来,以恶抗恶,以暴力抗恶,以阴谋诡计对阴谋诡计,在一定范围内便是合理的事。真理、道义总得以某种方式来加以捍卫,对真理、道义的信念,总不能替代实际有效的行动,就好比强盗闯进我们家里,是不可能凭借善良的愿望和对正义的信念来阻止强盗的抢劫的。唯有拿起武器,同强盗搏斗,把强盗赶出家门去,才是用行动来维护自己的信念,因而真理、正义才可能得到证明,得到捍卫。
儒家传统一直是主张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在内心承认的真理,在思想和言论中确信原则,必须用实际行动来加以体现,让真理、原则变成行动的指南。如果能做到这样,不溢、恶行、阴谋等等,就既不是可怕的猛兽,也不是不可战胜和征服的。关键不在对方,而在自己是否能挺身而出,以及如何挺身而出,从而让东风压倒西风。
相同朝代的诗歌
《采薇歌》、《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虞师晋师灭夏阳》、《郑伯克段于鄢》、《曾参烹彘》、《智子疑邻》、《师旷撞晋平公》、《滥竽充数》。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郑伯克段于鄢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