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6-03 15: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4 05:22
马克斯·冯·劳厄法是一种利用连续波长的“白色”X射线对静止的单晶进行衍射分析的技术。早期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会将感光胶片置于按照特定轴向或晶棱方向排列的单晶样品之后,通过观察劳厄衍射图(图样)的特征,来推断晶体的对称性,从而研究晶体的劳厄点群。
劳厄法根据X射线源、晶体和底片的相对位置,主要分为透射劳厄法和背射劳厄法。透射法下,衍射点分布在不同的椭圆上,而背射法的衍射点则分布在双曲线上。通过对这些衍射点的分析,可以精确测量晶体的取向。
在20世纪80至90年代,随着同步辐射强白色X射线源和高能储存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劳厄法的应用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在,只需要毫秒级的时间,就能收集到蛋白质或病毒晶体的衍射数据,这标志着时间分辨大分子晶体学的诞生。利用这种技术,已经解析出了如鹅蛋白和溶菌酶等大分子的精细结构,展现了劳厄法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强大能力。
马克思·冯·劳厄(Max von Laue,1879年10月9日—1960年4月24日),德国物理学家,1912年发现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现象,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固体物理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从此,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衍射花纹研究晶体的微观结构,并且对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就是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得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