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14: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31 18:24
白洋淀诗群的兴起与形成,始于“文革”期间一群青年的诗歌创作,其中代表人物如芒克与北岛共同创办了民刊《今天》,他们的诗歌风格被归类为朦胧派。这一诗群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69年,当时一群北京中学生如根子、多多、芒克等人在河北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地区插队,与北岛、江河、严力等在京青年保持着紧密的交流。他们虽然身处逆境,但通过阅读各种被禁书籍,获得了超越现实的情感、心智和艺术素养。芒克的《十月的献诗》体现了写作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作品中批判了现实社会秩序和专制暴力,也反映了个体的困惑与痛苦。
诗群的主要成员包括芒克、多多和根子,他们在《今天》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中芒克的《天空》、《秋天》和《十月的献诗》被视作代表作。芒克的诗歌风格被评论家形容为“自然”,强调诗人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和诗质的直接性。根子则在1971年至1972年间创作了多首长诗,尽管因审查中断写作,但他的早期诗歌显示出俄国诗人的影响。多多受到岳重的启发开始写作,他的抒情带有现代意味,对世界和诗艺有深入的思考,因此在1988年获得“今天诗歌奖”。
白洋淀诗群的影响深远,被认为是朦胧诗运动的先驱。他们的诗歌主题和艺术手法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尽管在朦胧诗运动中有的元素得到了发展,有的则未被广泛继承。这种小团体式的民间诗刊交流方式,成为了中国大陆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脉络,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团体。
白洋淀是当年无数的知青下放点之一,地处河北,离北京较近。因此白洋淀知青点中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背景优越能够接触西方文学作品的高干子弟知青。他们自发地组织民间诗歌文学活动,逐渐形成了白洋淀诗群。在北京、河北、福建、贵州等地,都有这样的诗歌写作活动,有的且形成某种“群落”的性质。他们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写诗,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自身处境有关。这是“红卫兵运动”的落潮期,其诱因和动机来自对“革命”的失望,精神上经历的深刻震荡,和个体对真实感情世界和精神价值的探求。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林莽、方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