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钱穆先生治世盛世的人物与衰世乱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2: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2:47
按照传统语境的标准,这里借用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的看法,把中国历史人物分为三类六种:
第一类是治世盛世的人物与衰世乱世的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庄子、老子都生于乱世,总体来说,治世盛世的人物要少于和弱于衰世乱世的人物。为什么呢?这涉及到中国古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中国古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所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德”指的是人格,“功”指的是事业,“言”指的是思想与学术。盛世治世的人物,其表现往往在“功”;而衰世乱世的人物,其表现往往在“德”和“言”。“功”,也就是事业,主要限于当时,而人格的魅力可以穿越时空,学术和思想可以传承久远,所以衰世乱世的人物,其影响和作用不仅仅限于当时,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比治世盛世的人物更高。
第二类是得志成功的人物与不得志、失败的人物,中国历史上往往对后者的评价比对前者评价更高。比方说,中国古代的两大圣人周公和孔子,周公得志,奠定了周代八百年的江山。孔子不得志,其学说在当时不为各国采用,孔子超高的地位是从汉朝才开始的,但孔子对此后历史的作用与影响反而比周公大。成功的人物,像刘邦、卫青、霍去病,评价比不上项羽、岳飞、文天祥这些失败的英雄。项羽是失败的,可是汉高祖刘邦出现在影视剧里的形象里总是不如项羽。同样,以“三不朽”来评价,这些成功者的成功只表现在事业上,而失败者虽然事业失败,却令人感到他们的精神和人格特别突出;按照历史哲学的话说,成功的事业会把人的伟大的真性减色,反之事业的不*可以衬托出人的伟大的真性。所以岳飞、袁崇焕、史可法这些失败的英雄更容易感动后人。
第三类是有表现的人物与无表现的人物。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人物,其伟大之处表现在其无所表现。这话似乎很令人费解,但此种事例不胜枚举。比如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事迹仅此一件,但《伯夷列传》冠《史记》七十列传之首;三让天下的太伯,事迹不过尔尔,但《吴太伯世家》冠《史记》三十世家之首。不仅太史公如此,孔孟也对伯夷和太伯的评价极高。颜渊,也就是颜回,看似孔子的弟子中最无表现的,主要事迹就是住在破巷子里,吃粗茶淡饭,但孔子对他评价最高。东汉末年的徐庶,最大事迹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南京明孝陵里有林和靖的塑像,此人最大事迹是“梅妻鹤子”,但中国古代文人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诸葛亮的评价在历史上分两个时间段,后人对他在辅佐刘备之后的评价要远远低于他卧龙隐居的时代。这里同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论其人的事业断断不够载入史书,但在其无表现的背后,卓然有种精神、人格在,这种纯粹的精神和人格风靡后世,较之掺杂了时代、地位、机缘、遭遇等等的事功,更加使人想往。
对照钱穆先生所分的三类六种人物来看,我们理解历史人物,既要关注盛世治世的人物、得志成功的人物、有表现的人物,也要关注衰世乱世的人物、不得志、失败的人物、无表现的人物,他们共同构筑了中国历史文化。对话这两类人物就好像看悲剧和喜剧,有时悲剧更加具有魅力和震撼力。以最受后人崇拜的三位文学家为例,屈原是在*上不得志而失败的人物,陶渊明是不愿有所表现的人物,杜甫是想有所表现但没有机会让他表现的人物,他们的文学是表现内心意志的文学,因此具有特别的力量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