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2: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1:42
水一直与城市发展成长和人类自身繁衍生存有着不解之缘。
正当人们对现代城市发展中的环境污染、人口膨胀、资源锐减、文化失衡、交通紊乱和中心区建筑森林化等“城市病”头痛不已,无计可施之时。蓦然回首,我们却意外发现城市滨水区在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进程,在新的社会经济格局和发展“触媒”作用下,近年正进入一个更新改造的历史发展黄金时期。并以其丰富多彩、自然人文并蓄、契合时代的崭新姿态.呈现出一派方兴末艾的盎然生机。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地区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逆工业化过程,其工业、交通设施和港埠呈现一种加速从中心城市地段迁走的趋势。这种现象包含着工业企业从城市到郊区,从原先的工业用地调整到新的地点(如从日本迁到中国和东南亚.从北美迁到墨西哥)。同时,港口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曰益下降,港口也因轮船吨位的提高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而逐渐由原来的城市传统的中心地域迁徙它处,如向河道的下游深水方向迁移。另一方面,现代航空业、汽车和铁路的发展削弱了水运港口作为城市主要交通中心的统治地位。因此。原先工厂、仓库、火车站和码头船坞密布的城市滨水地区逐渐被废弃,荒芜衰败。而其毗邻的水体也因多年的污水垃圾排放出现严重的污染,致使城市滨水地区成为人们不愿接近乃至厌恶的场所,无论是在阿姆斯特丹.还是在伦敦、纽约、新加坡都是为此。
在过去的30年里.许多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滨水地区是一种活着的、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再仅仅把其看作是与被污染的水体相关的形态破碎丑陋、问题重重的地带。
事实上,工厂、仓储业、码头或铁路站场曾经占据的城市核心位置。往往具有宽裕的空间功能转换可能性,而且代价低廉,拆迁量较小。于是,城市滨水区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和废弃的用地。恰恰成为了这些地区再生的基本条件。许多城市迫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可资利用的开放空间越来越少。而一度被忽视的城市滨水区。却使人们获得了难得的具有如此优越区位的建设用地,市政当局正好可以利用其开发达到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和结构调整的目的。这种现象构成了滨水区资源利用的历史性转变。当今全球化的文化使人们对娱乐和体育活动提出了更为开放的需求。随着许多国家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劳动方式的改变,许多人享受到更多的闲暇时间。充裕的时间.殷实的经济和方便的机动性引起了世界性的旅游热。并出现了所谓的“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
这些相关的因素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如在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对购物娱乐曰益增长的兴趣,北美风格的购物中心输出到世界各地,并在滨水区开发出兼具娱乐功能和商店、快餐、餐厅、咖啡内容的复合地带.这种土地的复合使用不仅吸引了本地居民及传统的旅游者。而且还吸引了周边地域的造访者。
公共性节庆活动的曰益增多也是一个新的特点。国际节庆协会的统计表明。会员从1984年的200个增长到1994年的1300个*。无疑。这种节庆活动通常就是发生在或接近城市主要的滨水区。而这里的公园绿地、露天剧场和其它的表演场地都为社区居民的聚集和庆贺活动,欣赏享受表演艺术提供了基本的舞台。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江阴与长江三角洲和全国一样,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进步,2000年人均GDP已超过3400美元。城市建设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特别是包括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在内的多项人型交通设施的建成或拟建,奠定了江阴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也为城市今后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独特的区位条件、发达的交通网络、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是江阴发展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创造宜人的滨水生活空间,江阴市决定改造开发黄山脚下西侧临江的“外滩”地区,将其建成以居住、商务和观光休闲为主导功能的城市“窗口”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