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2:4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4:06
言语理解十不看 华图朱沅老师的“十不看”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朱沅老师给我们总结出来了“十不看”,今天总结了一下,再此贡献出来,与大家共勉! 朱老师一直强调“扫描式阅读”,“能省则省”,这一点大家都感到不好接受,恐怕自己遗漏了信息,不过,事实证明,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现在做题的感觉是:有些爽! 朱沅老师说:凡是见到以下的算子,后面的内容皆可不看! 你能做到吗?呵呵—— 1.“否则” 2.“假如”、“如果”、“好像” 3.“人们认为” 4.“尽管”、“不可否认”、“虽然”、“似乎” 5.“不管……、还是……” 6.“能使” 7.“不仅仅”、“不仅” 8.“在”、“通过(表示手段、方法)” 9.“为了” 10.“例如”、“如” 还有一些,只是笔记记得匆匆,没有记全,能回忆出来的只有这么多了。 说明,这些词所引领的后面的小分句都不是考察的对象,大胆放心不看就行了。看了就浪费时间! “如果”之类的词语后面的内容一般不看,但是,有时也要细看,什么情况下细看呢?就是在通篇都在打比方说明一个道理时,要全看。如果是假设性的反面论证,就不看。 人文教育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现在的学科*下,一切教育似乎都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和能力,如英语等级考试。实际上人文教育是通过对文史哲的学习,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使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意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英语等级考试是为大众所熟知的一种人文教育 B.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 C.在目前的学科*下,人文教育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和能力 D.人文教育的目的包括人性境界提升、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 首先发现算子“从表面看”,这个就是相当于“好像”之类的算子,后面的内容不看,后面又有一个“好像”,这个小分句也不看,“尤其”是紧承上句,肯定是“好像”统辖的内容,也不用看,“一切教育”后面有“似乎”,看来,这个小分句也不用看了。下一个小分句“如”,也不用看的。这样,我们只关注“实际上”后面的内容。““通过””后面也不看,“使”后面的就是重点了。我们回头看看选项:A/B/C项:“使”句没有提到,只有D项才是这句的概括。 朱老师讲的很细,很明白,我这里总结不是很详细,大家看了之后慢慢感悟吧 “朱沅算子法”主要是指依靠算子解题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算子,就是一些对语义起运算作用的词。包括副词、连词、时间名词、介词等等。有时还有一些实词。 朱沅算子法遵循两个基本原则,这就是 1.从形式出发,用标志解题 2.汉语的“核心语义后置”规律 例子: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 A 正确而不流行 B 流行而不正确 C 新颖而不流行 D 流行而不新颖 我们先看题目要求:“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这里不是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而是评价型题目。如果是观点型的题目,这里肯定要这样问“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是”。这样,接着我们就迅速浏览四个选项,看看主要是在什么论域内的。一看,是关于“正确、流行”而言的。回头,浏览文段,“有一种很流行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了一个这样的信息,这是一道“虚晃一*”型题目,“很流行”肯定是作者想要批判的,回头看看选项,B、D与这个一致,马上排除!再回头看文段,“笔者认为,”快速向后浏览,发现直到最后都是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没有第三方来证明他的正确与否,因此,选C。 这里有一个问题,算子是什么?在这里,算子是“有一种”、“流行”、“笔者认为”。当然,在浏览文段时,有的同学可能很慢,告诉这些同学,浏览的时候,你不要细看文字,一扫而过即可。抓住最想要的东西就行了。 言语理解的杀手锏——华图朱沅老师的“十不看” 强调“扫描式阅读”,“能省则省”,这一点大家都感到不好接受,恐怕自己遗漏了信息,不过,事实证明,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朱沅老师说:凡是见到以下的算子,后面的内容皆可不看! 1.“否则” 2.“假如”、“如果”、“好像”、“从表面看” 3.“人们认为” 4.“尽管”、“不可否认”、“虽然”、“似乎” 5.“不管……、还是……” 6.“能使” 7.“不仅仅”、“不仅” 8.“在”、“通过(表示手段、方法)” 9.“为了” 10.“例如”、“如” 还有一些,只是笔记记得匆匆,没有记全,能回忆出来的只有这么多了。 说明,这些词所引领的后面的小分句都不是考察的对象,大胆放心不看就行了。看了就浪费时间! “如果”之类的词语后面的内容一般不看,但是,有时也要细看,什么情况下细看呢?就是在通篇都在打比方说明一个道理时,要全看。如果是假设性的反面论证,就不看。 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阅读的技巧 1、 从弱原则 就是绝对性的选项一般都是错的 2、 推论不选 选项如果是命题者的推论一般不选 3、 无、偏、反、混 “无”就是材料中没有的 “偏”就是片面的选项不选 反就是和材料表达内容相反的不选 混就是材料杂糅的选项不选 4、 抓关键词 5、 抓关键句 6、 不要轻易地作出定性分析(好坏对错)或者做结论 7、 不要进行评价、支招和批论 8、 命题人对正确选项是负责的 比如选项是“人们对汽车节能毫不在乎” 应改为“人们对汽车节能不是很在乎”才能作为正确选项。毫不在乎不是一个什么好词 ,一般命题人在设计正确选项的时候不会那么不负责任。 1、注重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一是意义明显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解释;另一种情况是意义隐晦的词语,虽然在语言环境中有具体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把它用文字明确地表示出来,需要应试者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归纳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对文章的大量重要信息进行筛选。 3、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这一点至关重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它们有时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时也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或中间。 4、抓住关键的语言环节,主要是指关键词语和中心句。包括主要名词、代词和表示转折、因果、并列的关联词,表示判断、因果、主次、概括总结的语句。其中,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段中的长句往往又是经常出题的对象。 5、一般而言,语气过于绝对、片面的选项都不正确。 阅读不同分类的应对技巧 (一)逻辑型的阅读题 1、提问方式有①以下那项正确:②据此可知:③哪项可以直接推出:④哪项和题干矛盾: 2、应对原则:用逻辑慎用或者不用主观 3、解法:换位思考 命题人的设错原则:①故意扩大外延②故意缩小内涵③故意偷换概念④故意违反逻辑 其中第三和四比较常用 (二)主观型的阅读 1、提问方式:这段材料的主旨/主要内容/所要表达的/强调的/意在说明的/中心是什么或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2、应对原则:用主观(作者或者材料的主观,不是命题人的主观)分析,慎用或者不用逻辑 3、解法:进行结构分析 ⑴分析句(段)意 ⑵分析关系(句子之间的) ①并列关系的,重点是并列语句所围绕的中心 ②递进关系的,一般最后一句更接近中心 ③转折关系的,一般转折的后面是重点 ④因果关系的,一般果是重点 ⑤从属关系的,主旨句是重点 重要提示 综合分析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考试的试卷情况可以看出,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常用的题型为:第三种题型语句表达(主要是第一种形式和第二种形式)和第四种题型阅读理解。根据近两年的经验,一定要对阅读理多加练习。另外,要重点练习阅读理解的第二种形式,即对综合性资料的分析。因为对综合性资料的分析包括了对词语、句子和段落等多种形式的考察,只要熟悉了综合性资料,其他的题型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第一种题型:词语替换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替换句中划线的部分,尽量使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 第二种题型:选词填空。 从所给的四个词或四组词中选出一个或一组来填入句中的空格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这两种题型主要考察应试者对词义的辨析,而被辨析的词主要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造成了辨析词义的困难。 第三种题型:语句表达。这种题型注重考查应试人员对于语气、词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具体的形式有多种, 这里仅举五种。 第三种形式:从所给的几句话中选出缺少必要成分或有多余成分的一句。 例题下面四句话中有一句缺一个必不可少的"的",请找出这一句: A驰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解决了岷江泛滥问题,使受益农田达三百多万亩。 B《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介绍了她的事迹,她被武汉大学授予"模范教师"称号。 C二战后,二十多年,慕尼黑一些古建筑上依然可以看见战争痕迹。 D北京西山碧云寺是由明朝的大太监刘瑾出资兴建,他想把碧云寺附近作为自己死后的墓 地。 解答:选项D"出资兴建"后缺少的一个"的","是……"无着落,其他三句不缺少"的 ",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种形式:从所给的几句话中选出写得最连贯、最顺的一句。 例题下列各句,哪一句写得最连贯? A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进行必要的分析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 B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是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进行分析。 C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分析产品的设计和功能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D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分析产品设计和功能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解答:选项A、B、D虽然没有语病,但句子成分之间衔接不紧,显得冗长、拖沓,而句子C则显得连贯、得体,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五种方式是对长句的意思进行准确的理解。即先给你一个复杂的长句,然后针对长句提出一个问题,提供四个选项,要求你根据长句的意思对这一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选择出正确答案。 例题地方*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地方*究竟允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A允许 B不允许 C同允许和不允许无关 D对允许和不允许不置可否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即地方*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这一方式主要考查应试者对长句语意的理解和语言的组合、表达能力。解这样的题要用紧缩法,先把主干成份分析出来,再对各个长定语进行分析。在这种题型中,往往使用多重否定扰乱应试者的判断(如上例),只要利用"否否得肯"的规律,对长句子的各种成份尤其是定语进行分析,应试者也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阅读理解解题方法(重点讲述对综合性资料的分析) 因为从一篇综合性资料中可以抽取若干句子考察词语和语句,所以对于考察词语的问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其确切含义,只有依靠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把词义理解准确、透彻。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时对于任何语句,考生的语感很重要,答题时要注意语感,注重语句表达的准确性。其次要熟悉基本的语法知识,依靠语法知识对句子进行分析,重点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等。 同时,综合性的资料可以对考生理解整体段落的能力进行考察,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必须对给出材料有完整、准确的理解,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主题;其次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第三要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第四要看选项与原文的意思是否一致。 没有办法的办法: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包括后面讲述的逻辑推理)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其他部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存在备选项长度上的不等性。这种长度上的不等性可以为考生在不能很好确定哪一个是正确选项时提供选择的依据:分析以往的考卷可以看出,长的选项是正确选项的可能性有80%,因为命题人员在命题时,要充分保证正确答案没有歧义、没有异议,而要消除歧义和异议,表述正确,就需要有较多的文字作保证。所以考生在作答很难的阅读理解题目时,可以考虑这一策略,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4:07
额额 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