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30 01: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04:18
为何青岛这座GDP排名全国第十二的都市,其商业水平却显得不尽如人意?
青岛的地下商业世界仿佛一部充满波折的戏剧,每一个项目似乎都在重复着“前赴后继”的命运。从曾经号称亚洲最大地下商业中心的青岛中央广场说起,这个位于市北区CBD核心的庞然大物,虽规模庞大,却在历经长时间封路和长时间停工后,如今面临拍卖,前景不明。
中央广场曾以15.7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和超过1100个停车位的规模,试图重塑地下商业的辉煌。然而,商业的繁荣并未与付出成正比,项目自2011年奠基到2019年停工,短短几年间的落差令人唏嘘。
地下商业项目的悲哀
不止是中央广场,青岛的地下商业项目似乎普遍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下。李村的中防商街、黄岛的香江路地一城,市北区的海琴广场和利客来超市,曾经的辉煌如今在电商冲击和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变得黯淡。市南区的中山商城和栈桥奥特莱斯广场,尽管位置优越,却因业态转变而陷入困境,成为了“地下大坑”。
市南区的太古广场、金街和米兰道,尽管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却在商业繁荣的洪流中被遗忘,多年荒废。市北的地景大道尽管处于科技街的黄金地段,也未能逃脱“开业即死”的命运。这些失败案例共同揭示了一个问题:位置虽佳,但缺乏对市场需求和经济趋势的精准把握,是地下商业项目普遍的症结所在。
新项目不断涌现,但前景堪忧
即使在商业饱和的李村商圈,新的地下空间开发也仍在继续。例如,维客星城的地下商业综合体,尽管周边已有众多商业设施,但开业后却门庭冷落。台东商圈的地下空间虽然庞大,但能否消化如此规模的商业容量,仍是未知数。黄岛的长江地一城,虽号称江北最大地下城,却面临竞争激烈的商圈环境,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就连青岛的核心地标五四广场,也在进行地下空间开发,试图通过多元化功能吸引客流。然而,这种盲目跟风和对经济大势的忽视,可能会再次重蹈覆辙。
总结起来,青岛的地下商业项目之所以屡遭挫折,不是因为缺乏能力,而是未能顺应经济的发展趋势,缺乏对商业策略的精准计算。每个失败的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商业的成功,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对市场和未来趋势的精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