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28 17: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9 12:04
用酒一煮变成超导?临界温度为8K,原因物质和反应机理均不明
2010/08/24 00:00 打印 E-mail
实验中使用的酒类
将某种有机化合物浸入酒中,以大约70℃的温度加热24个小时后,获得了临界温度(Tc)为8K(-265℃)的超导物质。日本物质及材料研究机构(NIMS)2010年7月27日进行了一场很少见的发布。
研究对象物质是2008年东京工业大学研究小组发现的铁类超导体的衍生物质。这就是向通常不会表现出超导性的反铁磁体FeTe中,注入S后形成的FeTe1-xSx。该物质采用溶融法制造的话,会形成超导,而采用固相法制造的话,则不会形成超导。虽然成份相同,但时而会形成超导、时而又不会形成超导的特性,很适合原理尚不清楚的高温超导的研究。
NIMS的高野义彦等人一直在研究向无法形成超导、采用固相法制造的FeTe1-xSx中,注入氧作为载流子的方法。不可思议的是,在只有氧气的环境下无法注入,而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的试料却显示出了超导性。也就是说,这说明受到了水(或OH基)的影响。因此,高野等人一直在进行将该试料浸入各种酒精水溶液中,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导入氧离子的研究。
研究一直毫无进展,突然有一天,在研究所招待铁类超导体的发现者之一、东京工业大学研究员神原阳一(现在庆应义塾大学)的恳谈会上,有人提到“把试料泡到酒里试试?”。当然,这不过是个开玩笑的话,但“真的尝试之后,却得到了令人吃惊的结果”(高野)。
在各种各样的酒中,葡萄酒的超导效果最好(图1)。有人认为,由于未能从酒精浓度和超导特性中发现相关性,因此葡萄酒中酒精以外的成分是致因物质。高野表示,“FeTe1-xSx是层状化合物,因此氧离子有可能会通过化学反应向各层之间扩散。或许在该反应中,葡萄酒中的成分以催化剂的形式产生了影响”。
图1:酒的种类与易于形成超导性的关系
只有乙醇水溶液不易形成超导性。不依赖于乙醇浓度。而在红葡萄酒中煮一昼夜之后的试料,以接近乙醇水溶液7倍的体积比发现了超导性。(图:NIMS)
因为对象是葡萄酒,所以确定致因物质似乎并不容易,不过如果能够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新反应过程弄清楚的话,或许会对电池等其他领域带来影响。(记者:田岛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