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28 20: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30 09:19
1.
显而易见,这世界的逻辑建立在掠夺之上,而掠夺者和被掠夺者都同样不自由。只有超越了对物的臣服,落实到对人之为人的关怀,才有人的自由。
2.
人之为人的使命在于成长。这是人的生命的本质使然。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和成长着的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反思。这是不是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真正含义呢?
而鉴于“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成长着的人总有一天会知道在何时何地止于思考。
3.
读到“异化劳动”的部分,突然意识到《into the wild》男主角的行为是什么——是不肯对异化妥协。他死于不肯折衷和妥协,而不是大家认为的对大自然的YY和年轻气盛的大意;传记作者也没能理解他。他不愿对这个社会做任何妥协,在甚至找出任何解决路径之前。那当然只有死路一条。
我好爱他。
4.
然后发现,《穷爸爸富爸爸》就是教人如何从无产阶级成长为资本家嘛!但首先,是教你站对队伍。别以为有房有车是个教授就不是无产阶级了,这点富爸爸的作者看得跟马克思一样清楚。无产阶级就是:你的肉体就是你唯一的资产,只要你的肉体让你无法工作,你就完了。从这点上来说,教授、白领。。。同样也是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和资本家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就是货币的公平本质。富爸爸跟马克思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只教你如何让自己逃离苦海,管它别处洪水滔天。现在还有谁像马克思那么天真呢?这苦海无涯,无药可救,大家各自逃生,但求自保吧。
但其实,没有脱离所有人幸福的个人幸福存在。没有建立在他人牢笼之上的自由存在。
没有。
5.
有两条路:一条是努力向上爬,成为资本家、大资本家,把梯子上的其他人踢下去。另一条是成为知识分子。成为知识分子能干些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站在了梯子之外。
6.
“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绝对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是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理论的任务。”(P88)
OMG!这不是禅吗?
7.
今天读到社会的部分,发现昨天对《into the wild》的理解还是不准确。CHRIS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实验脱离社会的“自由”的个体生活,而他用自己的死亡证明了:不存在社会之外的人。
啊,我希望CHRIS在流浪时曾带着这本书。
8.
老马对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个问题的回答很雷。他说,既然鸡和蛋都已经现实地存在了,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存在。他还对提问者说:“也许你是个设定一切都不存在,而自己却想存在的利己主义者吧?”
靠,我仿佛看见他脸上孩子气的狡黠笑容。真够可爱的。
9.
分工降低每一单个人的能力。何止如此,全面的、无孔不入的商业行为剥夺我们享受生活乐趣和亲情的能力。金钱能买到一切东西这个事实,让我们丧失了这些美好的机会:跟家人一起包饺子的机会;自己从种子开始种植一盆香草的机会;在阳光照耀的阳台为别人编织一条围巾的机会。我们用做所有这些事情的时间来进行我们那单一的、重复的、分配给我们的工作,来换取金钱,从而换取世上的一切。
但它真的能换取一切吗?金钱能换取家人齐聚的欢乐,能换取种植生长的喜悦,能换取怀着温暖和爱编织围巾的心情、和时间吗?
老马说的好,我们放弃我们生命和人性中这珍贵的一切,得到金钱作为补偿。
我们多么沾沾自喜于这样的补偿啊。
10.
问题的关键在于“占有”。占有的简便性和一统性。也就是,粗陋性。
“占有”本身让我们心满意足,而不再深究。简单粗陋的“占有”限制了感受的丰富性和人性的鲜活,占有的心满意足和停不下来的对“数量”的贪婪使人停止成长,变成僵硬的婴儿。在婚姻当中也是如此吧?包括读书都是如此,为什么有“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呢?每一本书都被我们贪婪地占有下来留待慢慢品读,实际上,当你占有它的那一刻,你读它的欲望已经减少70%了。“买”永远比“读”容易,所以到最后我们所有的爱好都会归结为这个最容易最粗陋的行为。但有多少人能体会,“买”的快感永远比不上“读”的幸福。深沉的幸福,需要成长才能体会,也是因着成长才能体会。
不是说一定要放弃占有,一定要革命?革命的简单和一致总是带来流血和失败,这个如蛛网一样错综复杂、布满血丝的世界看来只能慢慢改良。
占有本身其实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对“占有”的偏执(也就是贪婪)和对“失去”的恐惧。我们需要认清何为真正的获得,和何为失去。何不让一切如流水,在我们的生命中汩汩穿行?那样,我们得让自己永远是“空”的,其实,我们本来就永远是空的。
其实,只要我们每一个人不要停止成长。
11.
如果对占有的偏执来源于“不安全感”,那么成长最需要的,就是勇气。
我爱CHRIS,就是因为他具有这种勇气。
也许勇气来自于犀利的眼睛,看清所谓安全的虚妄,勇气便油然而生了吧。
马克思给我们这样一双眼睛。
12.
读到批判黑格尔的部分,更加觉得,马克思跟禅是Great minds think alike。
他超越了哲学,因为如果作为一个“哲学家”来说话,他也立刻脱离了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的生命个体。禅师们也是一样。他们没做别的,只是目光炯炯、明察秋毫地关照着这种活生生,并在生命陷于僵化的每个时刻予以棒喝。
他说“哲学家——他本身是异化的人的抽象形象——把自己变成异化的世界的尺度。”(P99)
只有生命是生命的尺度,爱是爱的尺度。
13.
马克思多么的有爱啊!我好像看到他湮没在一部纠结大胡子中的关切眼神,穿过100多年的时空笼罩着每一个存在于世的人。享受美食吧!他说。听美丽的音乐吧!旅行吧!去爱,用全身心的爱来交换爱,去全心全意地生活吧~
把人还诸于人自身,独一无二、丰富多彩、活生生的个体自身,才有机会生机勃勃地成长。人们都明白草鸡汤才鲜美的道理,落实到自己身上,反而糊涂了。人们放养母鸡,却囚禁自己,还自以为得计。
一刻不停地成长吧,长成一棵自由自在,在阳光和风中恣意摇摆的大树,那棵你注定要成为的大树。
这,就是马克思揭示给我们的解放之道。
你在里面找点!然后在自己加点话!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