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1 14: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0 12:59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与文学家,父亲名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的出生日期已无从可考,且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他生于汉景帝 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也有人认为他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司马迁自幼好学,10岁时已开始学习古代经典,其后在汉武帝元光、元朔期间,向大文学家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学家孔安国学习《卉文尚书》。20岁时,司马迁开始游历天下,他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一带,去过孔子、孟子的故乡。所到之处.各祌趣闻和 民族风俗.他都予以关注和记录。
不久后,他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官至太史令,职掌天时星历,管理皇家图籍。那时,他已经是一个非常博学多闻的人了。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 年).司马迁与唐都等共同制定了《太初历》,用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
所制新历较旧历更为精确,更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由于李陵出击匈奴,兵畋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遭受腐刑。后虽获赦出狱, 但他再也无心*,便发愤著书,最后终于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史书——《史记》。
《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突出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史记》写作历时18年,记叙年代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结束。司马迁非常看重《史记》这部书,据记载,他自称写这部书,是要探寻天道和人世的关系,以及占今变化的道理。除《史记》外,司马迁还曾作赋八篇,可惜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三十曾节录《悲士不遇赋》的片段。
在中国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史记》的诞生,意味着中国旧派史学的首次完成,司马迁提出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述宗旨,开创了综合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于一书的纪传体通史体例。其后的史籍,无不以其为范本,从不同角度着眼,不同程度地继承了这个思想,考察与研究历史的各种变化,再编成分门别类、综观全局的史书,并在历史和文学艺术的结合上,共同组成了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书料。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0 13:00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与文学家,父亲名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的出生日期已无从可考,且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他生于汉景帝 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也有人认为他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司马迁自幼好学,10岁时已开始学习古代经典,其后在汉武帝元光、元朔期间,向大文学家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学家孔安国学习《卉文尚书》。20岁时,司马迁开始游历天下,他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一带,去过孔子、孟子的故乡。所到之处.各祌趣闻和 民族风俗.他都予以关注和记录。
不久后,他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官至太史令,职掌天时星历,管理皇家图籍。那时,他已经是一个非常博学多闻的人了。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 年).司马迁与唐都等共同制定了《太初历》,用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
所制新历较旧历更为精确,更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由于李陵出击匈奴,兵畋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遭受腐刑。后虽获赦出狱, 但他再也无心*,便发愤著书,最后终于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史书——《史记》。
《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突出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史记》写作历时18年,记叙年代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结束。司马迁非常看重《史记》这部书,据记载,他自称写这部书,是要探寻天道和人世的关系,以及占今变化的道理。除《史记》外,司马迁还曾作赋八篇,可惜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三十曾节录《悲士不遇赋》的片段。
在中国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史记》的诞生,意味着中国旧派史学的首次完成,司马迁提出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述宗旨,开创了综合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于一书的纪传体通史体例。其后的史籍,无不以其为范本,从不同角度着眼,不同程度地继承了这个思想,考察与研究历史的各种变化,再编成分门别类、综观全局的史书,并在历史和文学艺术的结合上,共同组成了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书料。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0 13:00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与文学家,父亲名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的出生日期已无从可考,且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他生于汉景帝 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也有人认为他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司马迁自幼好学,10岁时已开始学习古代经典,其后在汉武帝元光、元朔期间,向大文学家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学家孔安国学习《卉文尚书》。20岁时,司马迁开始游历天下,他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一带,去过孔子、孟子的故乡。所到之处.各祌趣闻和 民族风俗.他都予以关注和记录。
不久后,他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官至太史令,职掌天时星历,管理皇家图籍。那时,他已经是一个非常博学多闻的人了。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 年).司马迁与唐都等共同制定了《太初历》,用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
所制新历较旧历更为精确,更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由于李陵出击匈奴,兵畋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遭受腐刑。后虽获赦出狱, 但他再也无心*,便发愤著书,最后终于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史书——《史记》。
《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突出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史记》写作历时18年,记叙年代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结束。司马迁非常看重《史记》这部书,据记载,他自称写这部书,是要探寻天道和人世的关系,以及占今变化的道理。除《史记》外,司马迁还曾作赋八篇,可惜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三十曾节录《悲士不遇赋》的片段。
在中国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史记》的诞生,意味着中国旧派史学的首次完成,司马迁提出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述宗旨,开创了综合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于一书的纪传体通史体例。其后的史籍,无不以其为范本,从不同角度着眼,不同程度地继承了这个思想,考察与研究历史的各种变化,再编成分门别类、综观全局的史书,并在历史和文学艺术的结合上,共同组成了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书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