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1:1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20:33
回答独处能力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个体在婴幼儿时期所获得的“好的独处体验”,这指的是,孩子在母亲身边“独处”,比如,孩子与母亲各忙各的事,期间,母亲能够及时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在成长过程中,当这种好的独处体验被不断地重复,人们便能够借由母亲这个“外在客体”逐渐获得和自己相处的能力,这是因为我们的内在已经有了一个可以安抚自己的、“好的内在客体”。
要学会自己独处的话,首先要让自己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其次,可以尽可能的培养一些爱好。即便是独处的时候也可以自己进行了一些爱好。这样子独处的时候,才不会觉得自己孤独。
有时候独处是一种非常好的,能够平静内心的方法。
适当的独处是非常好的
提问好的,明白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20:33
生活中的我甚至会因为看到路边的一小群簇蚂蚁搬家,蹲在那里做个坏人打乱它们的行程;或坐在公园的椅子上漫无目的的放空;晚上拿着自己喜欢的书读上一两个小时,写上一篇自己的阅读感受;甚至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关上灯打坐自省。这都是我自己与自己独处的常见方式。我想要学会它其实很容易,因为这在于你有没有一颗安静独处的心,我们不建议一个人时刻都是独处的状态,对于这个群居社会的你来说,那样确实也是不对的。只是我们作为个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应该先了解自己,才不至于对自己产生诸多误会,才能更好的做好接下来的每一件事情。曾经儒家对独处给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慎独”,这也是自古以来人们认为的独处中个人行为的最高境界,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20:34
前段时间我想去寻找自由,于是离开家跑到另外一个家里享受独处去了,去的时候还信心满满,非常的HAPPY,一个人呆着的感觉真好,独处多开心,家里很安静,除了我跟我的呼吸,然后就只有一只小爬虫的陪伴,因为我怕虫子,于是连最后一个活物也被我无情的消灭了,家里只剩下了我自己,一个人独处。白天起床以后,自己做早餐,吃饱以后阳台晒太阳,看书,听歌,答题,中午做午餐,吃饱以后下楼散步,在海边吹吹海风,回来美美睡个午觉,下午起来继续看书,听歌,答题,写文章,直到夜幕降临,然后一个突然就会觉得莫名的难过。晚上不吃饭,所以早早就准备睡觉,每天都这样的安静度过,看似很充实,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但其实我知道我根本没把独处的自由用在思考上,我用在了适应这临时的孤单,寂寞,空虚,冷。一个星期以后悲悲戚戚的跑回家了,独处需要做好准备,没有准备的独处,是一场心灵的摧残,独处也需要勇气,选择独处要有独处的觉悟,你要一个人,只有你一个人,连说话也只能对自己说,不论做什么都一个人,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可以去独处了,其实一点都不难,忍的住寂寞,受得了孤单,就可以好好独处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20:34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集体生活变得越来越少。即使有成群结队的现象,我想也多半是自说自话,在这个世上,我们谁也没有办法做到真正去了解一个人,哪怕是我们自己。 是没时间吗?当然不是,面对社会上的*,更面对这*给大家带来的压力,甚至这压力促使大家逐渐变得焦虑,想来谁又真的有时间或精力好好坐下来听听身边人的倾诉?谁又曾想过安静的坐下来听听自己的心声? 越是焦虑,我们越要学会与自己单独相处。外在的*太多,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的本心,我们才不至于走太多弯路、错路。说到要如何学会独处?想想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独处的机会太多了,作为个人,我们生而孤独。然而有的人看似朋友很多,但是却害怕一个人独处,或许是习惯了待在人多的地方,这样他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甚至只有这样他才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和大家一同进步。他们害怕与世界脱节,更怕被大家抛弃。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20:35
有一句老话,其实就两个字:慎独,如果能做到这点,就可以做到独处了。道理非常简单,慎独的含义就是一个君子不管周围有没有人,他都能做到一致。我们现代社会下,人与人交往通常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出门前和出门后,我们在人的面前表现出来自己最好的一面,化最精致的妆,但自己家里呢却一团乱麻,与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完全不符合,这就是不慎独,这种人也最害怕孤独。而如果能做到不管是一个人独处,还是很多人,都可以前后一致,行为和思想不发生改变,则这个人就具有强大的慎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