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4: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21:22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探花—榜眼—状元。
古代读书人想求取功名,必经过十年寒窗,参加各级*举办的考试。分别是:
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县府两级属初试,初试合格叫童生。可进入科举考试。
共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1)院试考中后称“生员”,也就是秀才。
(2)秀才参加乡试,合格者员叫举人。
(3)会试地点京城,考中后称“贡士”。
(4)贡士可参加殿试,考中了就叫进士。
殿试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殿试第一名-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国家层层选拔人才及官吏的重要手段。始于隋朝,成熟于唐朝,一直沿用至清朝灭亡。算是中国最早的“高考”。
一、县试、府试
县试与府试算是初选,相当于县、市级的考试,选拔两次。只要是读书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参加。
通过了被称作童生。
基本上相当于高小水平。
有了童生的资格,就可以在求取功名的路上继续前行,进入下一轮的考试。
二、院试
童生可参加由各省学政、提督主持的院试。
院试合格后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不合格的仍旧是童生。
很多人都认为秀才水平很一般,影视剧里秀才的形象,往往是贫穷、迂腐的象征。但事实上,能成为秀才的人,已经是那个时代绝对的文化人,所以,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