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的强势影响孩子的格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3 22: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8 18:20
爸爸、妈妈的强势影响孩子的格局
我观察,一些强势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孩子往往是懦弱的,长大了也没有大的格局。因为,孩子从小,他的思维就陷入一些条条框框中,不得有自己的见解,也不容有自己的见解。什么事,爸爸妈妈都会代劳、都会做决定。
其实,随着孩子长大,他越来越愿意自己尝试一些事务。
比如,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妈妈会说:
别去那,那不平,不能去,会摔着;
那有水坑,别弄脏了鞋子;
小新台阶;
不能玩水;
不能动这、不能动那……
看到妈妈洗衣服,他也愿意去尝试参与。这时,妈妈往往认为是孩子在捣乱,就会说别弄脏了衣服,一边玩去;孩子想自己洗自己的袜子、手绢之类,妈妈说你洗不干净,别逞能了;
孩子尝试从暖水瓶里倒水,妈妈会说,小心烫着;
……一次次的尝试都让父母给否决了,慢慢,孩子就变成了无能儿。孩子成长的欲望被压抑了,成长的权利被剥夺了,孩子能力也就变得越来越低下。
到上学了,爸爸会说,谁欺负你,告诉爸爸,爸爸去教训他;
你不能这样,你不能那样……
比如,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发现,他很懦弱,也不爱跟人交流,一遇到点事儿就打电话给父母。后来遇到他父母,发现他的父亲非常强势,什么事都替孩子代劳。当然,小的时候,孩子是记不得了,他说,自打上学起,一旦孩子遇到点问题,就找到学校理论。那时,孩子看到的是替自己出气的爸爸。甚至有一次,他爸爸还找到那个欺负他家孩子的同学,威胁那同学。
这样,孩子长大后,怎么会有主见呢?怎么会有创造性呢?怎么会有格局呢?甚至自立能力都会成问题。
附录:
妈妈收敛起来,孩子的格局才能变大
文章来自公众号 好文化
近两年,说到教育孩子时,大家常常在说这样一句话:”家长的眼界决定孩子的世界。”
那么,”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件事呢?
在我看来,教育其实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是一门哲学。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一个成年人,你怎样帮孩子打好一个基础,让他尽可能顺利的过好这一生。
01
儿童的成长,要求家长自身必须要共同成长。
只有拿出陪蜗牛散步的耐心来陪伴孩子长大,去观察和遵循孩子自我成长的秩序,并尽可能少地去干扰孩子,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好。
但是我发现很多家长很容易有一些极端的想法,例如:
不准咬手指甲!不可以玩水!不可以看电视!不能吃垃圾食品!不能欺负弟弟妹妹!……
其实这些极端的想法,体现的恰恰是家长的一种粗糙思维。
这些举动体现的问题是,我们面对一些孩子的问题的时候,不去静下心来细细地去思考、去揣摩,孩子是否遇到了什么障碍需要我们去帮助和呵护。
而是采用一些过去生活中,社会灌输在我们头脑当中的一些概念,或者一些粗糙的思维,接下来就会敷衍地、粗暴地对待一个活生生的小孩子。
所以我常常提醒大家:
儿童的成长其实必须是伴随着家长自身的成长,我们抚养一个孩子其实也是在成全我们自己。跟孩子一起成长,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02
尽管我是学教育的,二十几年前,当我女儿圆圆出生的时候,我仍然是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她。
我就要求自己静下心来,好好去学习。
圆圆小的时候,我基本上不给她喂饭,都是让她自己吃。
经常她吃完了,整个周围这一滩那一滩,收拾桌子真的比我给她喂饭要麻烦得多。(傅天语:还有追着喂饭的问题。从生理上讲,对消化不好,一边跑一边吃,一边玩一边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应,也容易呛着,也容易吸进冷空气;从同理心培养讲,孩子不会建立同理心:我想怎样就得怎样,不管你累不累,你们都得围着我转,当然那样的大人不觉得累,生怕孩子吃不饱,殊不知没有主动绝食的孩子;从独立性讲,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性,缺乏独立人格,长大了可能就变成巨婴。)
有一次,她吃一碗面条吃得高兴了,端起来就扣头上了。
汤汤水水流下来,真的是让我很抓狂。但即使是这样,我也觉得,还是让她玩去吧,我不会为了她扣了自己一身面条,就骂她什么的。
可以这样说,这才多大点事儿啊,一个孩子不知道要给你带来多少事呢,对吧?
可是孩子呢,她也不知道这样很脏,她只是觉得好玩,就端起碗,扣头上了。
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毕竟是个孩子。
这就是真正的爱。(傅天语:很多妈妈是出于自私的考虑,你弄脏了我还得洗,你脏兮兮的妈妈脸上没有光,你快点吃饱妈妈去上班,去干别的事。他不考虑孩子的成长,更不懂得陪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家长,你要耐心一些,要陪着孩子,让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傅天语:那要看那些事情该不该做,不该做的事情,想做也不能做。)。
各种各样的事情尝试过了以后,孩子自然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都不是问题。
03
另一种情况是,有的家长说,我很耐心,孩子走路的时候我都会陪着他慢慢走,还会提醒他慢点、小心点。
可是,我们再回过头想想:小孩走路什么的,需要强调”慢点”“快点”吗?
他连”慢点”“快点”的概念都没有,这个”慢点”“小心点”,只是表达了你的担心而已。
小孩学走路哪有不摔跤呢?摔了又怎么样?能摔着吗?(傅天语:小孩子短小的身体,厚厚的脂肪就是用来保护自己学爬是磨不坏,学走路是摔不着的。大人只是以大人爬时膝盖疼,摔倒时胳膊腿疼。我的孩子学走路时,在他能自己走路后,我就从来不管他,只要不是太危险,出于本能摔倒时他自然会双手扑地,以保护头,我孩子就没有碰过头。想来我小时候碰头,也许,在学走路时,我祖母和母亲照顾我太周到了吧。)
这样的做法,其实有点在不自觉地像对待一个小傻瓜一样对待我们的孩子。
现在很多家长,总把各种各样的口头禅挂在自己的嘴上,几乎孩子的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家长的某一种叮咛。
总是要提醒这个、提醒那个,最后孩子真的是不知所措,他的心里完全就乱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事无巨细地爱孩子、关心孩子,结果孩子最后又不听话、又不懂事,能力也不高。
其实就是我们过多地干扰了孩子自我成长的秩序,打乱他内在的成长秩序,使得他全部紊乱了。
所以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少去”干扰”孩子。(傅天语:最重要的,孩子的注意力也被分散了。注意力可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04
我在一个订阅号里看到一个妈妈就做得非常好。
她带孩子去饭馆吃饭的时候,孩子想玩饭桌上的牙签,一下就把一筒牙签全倒在桌上了。
服务员看见就很不高兴,就觉得牙签不能这样玩吧!
那个妈妈在那一瞬间,可能面上也觉得不好意思,觉得那别人可能还要用。但是,她转念一想,其实孩子想玩牙签,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我就掏一份牙签钱就可以了。
于是这个妈妈就跟服务员说,那我就再买一份牙签,让孩子玩去吧!(傅天语,我们的教育还是缺乏一个教育环节,不要给别人带来麻烦。时常教育孩子我给他人带来麻烦了吗?另外,我是不鼓励带孩子到饭店吃饭的,会助长孩子的物欲,物欲蒙尘,那孩子对精神的追求就容易打折扣。)
这个妈妈这样的处理方式就非常好,不是说让孩子玩牙签就是好的,而是,我们其实经常固执于我们的一个概念,而没有去替孩子想一想。
这个妈妈就跳出了这种惯性思维,她就去替孩子想了,而且立刻发现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稍微转变一下观念,很多的问题,就不会是问题了。
其实养育孩子就需要我们动一点点这样的脑筋,改变一下我们自己的想法,很多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了。
只要家长学会,做一个”听话”的家长、做一个理解孩子的家长,没有一个孩子会不听话。
你变弱些,孩子就开始强大;
你不膨胀,孩子的世界就宽敞;
你收敛起来,孩子的格局才能变大。
(文:尹建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