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进行曲的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4 17:5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2 15:36
有人说: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是受骷髅的启发而来的。有一次肖邦来到法国画家齐姆的画室解闷。当时,肖邦正为法国传说中凶神恶煞所困扰,夜里常常做着恶梦,梦见妖魔鬼怪要带他到地狱去。......
也有
1837年,肖邦和他心爱的姑娘玛丽亚·沃德津斯基的恋爱终结了,这使肖邦很痛苦。也就是这一年,他第一次出现了严重疾病的征兆。想起自己流亡在异国他乡,而祖国还在帝俄统治之下,他感到愤懑,这样,疾病更加重了。肖邦认为再也见不到亲人和祖国,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葬礼进行曲》。
这首《葬礼进行曲》是降B小调,4/4拍,慢板,用复三部曲式写成。乐曲没有前奏。开始,是描写送葬的行列,肃穆而缓慢地行进,远处不时传来低沉的丧钟声。主音“6”为其基础音,加上大量附点音符为其特色:
B段里,先用八度音以附点音符向上推进的手法,表示出心情的激动和不安。后来,又在低音上用颤音演奏,这一段,也可以理解为肖邦对祖国命运的关怀:
随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单三部曲式。
第二部分,第一段旋律安详而优美,但又略带些忧伤情感。它好似是对过去幸福的辛酸回忆。曲调的性格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段是从第一段发展而成。开始,它有离调的倾向,但很快又回到原调上:
经过渐慢之后,再现第一段主题。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力量稍弱,表示送葬的行列远去,乐曲轻轻地结束。以上又构成第二个单三部曲式。
肖邦写完这首《葬礼进行曲》后,不久,他的病好多了,所以,这首曲子并没有急于发表。1839年,他研究贝多芬的作品,发现贝多芬在《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26号里,都有一个乐章是《葬礼进行曲》。在“第三交响曲”和“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里,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是悼念英雄的,所以,它们的运用,不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很高。肖邦的心目中也有自己的英雄,那是为波兰自由独立献身的人们。贝多芬的作法给他很大启发。于是,他效仿贝多芬,写了一首《降B小调奏鸣曲》编为作品35号,他把这首《葬礼进行曲》作为其中的第三乐意。
匈牙利著名钢琴家李斯特听到肖邦的这首《葬礼进行曲》之后说:“听到它,你会感到,这里哀掉的不仅仅是一位英雄的牺牲……而是整整一代人的牺牲。”
肖邦的《葬礼进行曲》现已成为世界性的丧葬仪式乐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2 15:31
这首《葬礼进行曲》是降B小调,4/4拍,慢板,用复三部曲式写成。乐曲没有前奏。开始,是描写送葬的行列,肃穆而缓慢地行进,远处不时传来低沉的丧钟声。主音“6”为其基础音,加上大量附点音符为其特色:
B段里,先用八度音以附点音符向上推进的手法,表示出心情的激动和不安。后来,又在低音上用颤音演奏,这一段,也可以理解为肖邦对祖国命运的关怀:
随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单三部曲式。
第二部分,第一段旋律安详而优美,但又略带些忧伤情感。它好似是对过去幸福的辛酸回忆。曲调的性格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段是从第一段发展而成。开始,它有离调的倾向,但很快又回到原调上:
经过渐慢之后,再现第一段主题。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力量稍弱,表示送葬的行列远去,乐曲轻轻地结束。以上又构成第二个单三部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