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4:31
共8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9 02:35
彝族是汉藏语系,藏缅语系彝语支彝族分六个方言群,蒙自彝族属南部石屏、新平方言群,蒙自彝族可分六个小方言区,即坝区(十里铺、雨过铺、红寨、草坝、多法勒)聂苏(罗罗)语,山区西北勒、鸣鹫、老寨仆瓦语,芷村、期路白仆瓦语,冷泉、水田仆瓦语,水田嘎马底仆瓦语,冷泉姆基语,各语支因有明显共同渊源和具有定汉语借词。因此,语系要素基本一致属南部石屏、新平方言,仍可基本通话交往。
目前聚居西北勒仆瓦泼支系的以本民族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妇女和未入学的儿童多数不懂汉语和其它支系的语言,散居其它山区的仆瓦泼,如:芷村岩峰窝、老寨羊街子等族,改操汉语。现无论城区、坝区、山区彝族各支均趋于汉化,渐操流利的汉语兼民族语言。
彝族文字在汉文文献中曾被称为夷经“爨文”、“韪书“,彝族称为聂苏书所,彝文创制和使用,有学者认为有五千年的历史,考古学家成功应用古彝文译破西安半城遗址等甲骨文和符号。从传说中伊阿伍、恒本阿鲁、吉禄、毕阿西拉则、密阿叠到唐代彝裔阿畸都先后参与过彝文的创制和收集工作。彝文象形会意、诸义的音缀文字一般一字一音,其文字总数12000个,常用1000—3000个,其基本特点是缀字成文。随着长期的历史演变,古彝文的笔画简代,结构也比较规范,但仍以表音为主,在使用时转音或引深其意,有时也用于表间地987年云南省推广使用规范彝文,蒙自部分教师和有关部门人员也参加规范彝文的培训学习,由于各种因素,未能推广和使用。
蒙自通行古彝文,形在篆隶之间,多呈长方形槽卧形,和其玉溪彝文一致,同字和四川凉山规范的彝文约呈90度方位差,明代禄氏土知县以官方形式开办过彝文塾馆四所,但规模不大,主要是传统教育形式,明代蒙自继承使用彝文使用发展到达顶峰,阿迷(开远)彝文系此时传入,其中大庄上菲底彝文版本为代表。清代改土归流后,彝文传播方式及父传子,子传孙或师徒相传授,祭祀时现场教学,毕摩(白玛)在彝族民间享有较高威望和影响,民言:“宁与毕摩成邻居,不与官家共一家”之说,改土归流后,毕摩退出政事,一般只从事祭祀活动和整理典籍,收入微薄,生活清苦,“匠人家中无钱财,摩毕家中无酒肉。”并是真实写照,清中叶,随着汉文私塾在彝村的发展普及至清末彝文发展停滞,取而代之的是汉文化教育,彝族传统教育退居第二位。古存彝文典籍的流散于聂苏支系家庙宗祠和上层人土中,江水地禄氏、大郭西李氏、雨过铺李氏、十里铺李氏、仁厚理氏等均有彝文版本典籍珍藏。“文化大革命”绝大部分彝文典籍毁于动乱,知晓彝文者甚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23:43
彝族有自己的文字。
彝族文字为表意文字,又称音节文字,史书中称“爨文”、“韪书”,或“罗罗文”、“倮文”,通称老彝文。该文字大约形成于13世纪,据估计,仍存的老彝文大约有一万多个字,经常使用的有一千多个。每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没有偏旁和部首,同一字形有多种不同的书写格式,主要为由左向右直书或横书。
彝族的饮食:
彝族的主食为土豆、玉米、荞麦、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调料类、饮料类。肉食类以牛、羊、猪、鸡为主,待客需杀牲,以杀牛为贵,羊、猪次之。豆类多为黄豆、胡豆、碗豆等,黄豆的一种食法彝族称为“都拉巴”,即将黄豆磨成浆,连糟加酸菜煮吃。
调料类主要采集三种野生植物,一为“哈拉古”树叶,一为乔木“穆库”的根和花,一为草本植物“切批切克”的根。这三种植物均有奇特的香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彝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1:01
彝族文字即彝文,指的是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彝族群众使用的文字,又叫“爨文”、“韪书”。明清两代不少书里说,这种文字“字如蝌蚪”、“字母一千八百四十”。根据民间传说,彝文的历史非常久远,但最兴盛的时期是从明代以后才开始。
彝文是一种“音节文字”,功能有些像日本的“假名”。这种文字的一个字母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音节。彝文的写法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很不统一。四川凉山自治州于1980年整理出了一套“彝文规范方案”,由*正式批准推行。
《彝文规范方案》包括819个字母,笔画简单,形体美观,书写时一律从左到右,和汉字的写法一致。中国境内彝语的使用人口约400余万(1982),分为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个方言。主要语言特点:
①塞音、塞擦音、擦音分清浊两套。许多地区的塞音、塞擦音还有带与不带鼻冠音的区别。
②除少数方言外,元音一般分松紧,但只在某些声调的音节里构成对立,如北部方言只在33、44两调的音节里对立。
③韵母一般由单元音构成,没有塞辅音韵尾,但泰国碧粟彝语有 -p、-t、-k 韵尾。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有少数复元音、鼻化韵和鼻尾韵。
④有3~5 个声调,调型简单。
⑤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
⑥名词、动词、人称代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后。有些副词修饰双音节中心词时,在中心词的两个音节之间。
⑦量词丰富,有些方言的量词能直接修饰中心词,起后置冠词的作用。如北部方言量词起不定冠词的作用,东部方言部分地区量词起定冠词的作用。
⑧有的方言有标志各种句子成分(包括主语、宾语)的结构助词。
⑨一部分动词的自动态和使动态,用辅音清浊交替表示,如威宁彝语ɡu55(穿衣)、ku55(使穿)。
⑩有些方言以谓语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变调表示疑问, 如凉山彝语 dz噜33(吃)、 dz噜44dz噜33(吃吗?)单音的词和词根占优势;构词后缀多,前缀少;复合词多,单纯词少。四音格联绵词较丰富。
参考资料:数字中国——彝族语言文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2:36
族是一个语言文字兼备的民族,和汉、藏、蒙古、满、回、傣、朝鲜等其他民族一样,她有着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及历史。说到底,彝族有自己的文字,她是一个很健全的民族。在云南,少数民族众多,而真正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并不多,甚至寥寥无几。比如:白族,文化底蕴很深,遗憾的是她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哈尼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世界绝无仅有的梯田文化,同样也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就哈尼族而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人根据哈尼族的口语表达方式,人为地创造了一套表音式的文字,并在许多地方作过若干年的“双语”教学试验,结果收效甚微。只有藏、傣、彝、纳西等几个少数民族才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全中国有五百多万彝族同胞,大部分分布在云、贵、川、广西等一带。大约还有十多万彝族同胞分布在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境内。由于地域的差异以及长期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变迁,彝族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分支与派别。就是说彝族也有方言。但是有一点,文字是相同不变的。彝族文字基本属于表意文字,虽然话语不一样,一看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却都一目了然。这有点象汉语的普通话与广东话有着很大的差别一样,听不懂,只要一看文字,一切都非常清楚和明白。全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文学,多数都以口头传说流传后世,有人称之为民间口头文学。有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却很少,因为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文字已消失殆尽,即使有也只能通过汉字标识出来。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内容多种多样,涉及到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军事、哲学、教育、科技等方方面面,其中不乏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与理念、爱与恨、情与仇。彝族和汉族一样,她的民间文学不仅显示在口头传说之上,更主要的还显示在民族文字之上,几乎每个传说都有文字记载。从这些有文字记载的传说中,就完全可以感受到整个彝族发展史的来龙去脉。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4:27
彝族是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生活于西北氐羌族群的后裔。彝族以大分散、小聚居为特点,与其他民族交错而居。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6:35
没有,有语言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9:00
彝族不但有文字,而且是比较悠久的文字,更是属于自己独创的一字一音的笔画简单文字。虽然无偏旁部首,却有主笔。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1:41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