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9 17: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0 14:17
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翻译为:(你们)对这些多加注意,就能够保全自身了!
扩展资料: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房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大乱,于渭北投李世民,先后担任秦王府记室、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掌管书记。
为秦王网罗人才,与谋臣猛将密相交结,使其各尽死力。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诸人并功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任房玄龄为中书令,后封梁国公,又进位司空。贞观十七年(643年),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等二十三位功臣图形于凌烟阁。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房玄龄留守京师,总理庶务。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笃弥留,毅然抗表上谏,言征伐高句丽之得失,哀百姓兵卒之多艰,不久病亡,谥号文昭,追赠太尉,陪葬昭陵。
房玄龄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使唐律比前朝明显宽松,律条完备。还参与制定的《贞观律》,为后来的《永徽律》以及《唐律疏议》奠定了基础。
房玄龄监修国史,主编了二十四史之《晋书》。调整政府机构,其省并中央官员之举,为贞观善政之首。
房玄龄善于用人,不问贵贱,随材授任。虽居高官多年,却恪守职责,从不居功自傲。后世把房玄龄和杜如晦作为良相的典范。因为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所以史称“房谋杜断”。李世民曾称赞其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