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9 09: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13:29
民国广西,一段沧桑变迁的历史篇章
1912年,广西大地迎来了新的篇章,军政府成立之初,设立都督官房、政务司,其中包括秘书厅,省会旋即移师南宁。在这期间,军民分治的制度调整频繁,1916年,省长公署和清赋局的设立标志着行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至1924-1931年,新旧桂系的交替,催生了诸如绥靖、民政、财政、教育、建设等关键部门的相继设立,广西的政治版图日益丰富。
民政厅的兴起与变迁
在这一系列变革中,民政厅起始于谭浩明公馆,作为早期的办公之地。1931年7月,民政厅搬迁至民权路,见证了广西政事的蓬勃发展。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未停歇,1933年5月,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省行政会议在此召开,数百人参与,议题繁多,民政厅的旧址见证了广西政界的集体智慧与决策力。
同年7月,民政厅的使命转至河堤路,谭公馆在此迎来了全新的角色——中华大戏院的诞生。这座955平方米的电影院,可容纳千人,是当时南宁的地标性建筑,首映有声电影《好女十八嫁》标志着时代的进步。戏剧审查委员会在此设席,成为文化艺术的焦点。
然而,战乱的烽烟在1934年侵扰了这片净土,日军占领期间,中华大戏院成为慰安所,承载着沉重的历史印记。战后,谭家人接手经营,影院名称几经更迭,1950年改为中华电影院,1955年公私合营,直至2013年升级为“永恒·中华电影城”。然而,2017年,旧改项目的冲击使得它不得不暂时停业,2019年,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被拆除,以恢复其最初的风貌。
每一个砖石、每一抹痕迹,都在诉说着中华大戏院与广西民政厅旧址背后的故事,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我们探寻民国广西变迁的宝贵线索。透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瞥见那个时代的繁华与动荡,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