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8 14:3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5:54
单位从兄弟单位调整过来一个新同事,人还未到,关于他的各种传说就已先到。
所有的闲言碎语都集中到一点:这个人谎言太多,他的话只能“打两折”相信。
结果他到达后,大家看他的眼光均有了异样。
在人们心里,真正“空穴来风”的传言很少,而纵然有误会,也必定有产生误会的根基。
他到位前几天,大家还出于礼貌跟他聊天,后来发现他真如传闻那样,夸夸其谈,话语很多,但可以“落地”给人踏实感觉的语言很少。
渐渐地,大家都不大愿意跟他在一起。他说的话,总是被人当成一阵风。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的发小,说起他目前的境况,他发小说:“他自小就这样,浮夸,总把自己的想象当实况,胡乱说谎,很让人嫌弃。”
我想想那位同事的日常言语,确实像孩子一样,把自己想要的当成事实说给他人。比喻在路上偶见某位领导走过,他可以编出一个故事,把领导说成是自己的熟人,然后一起出现在那里……还自己陶醉在自我炫耀之中,殊不知,大家早已发现这是一个谎言。
爱说谎,是最讨人嫌的毛病。爱说谎的人,大部分从儿童时期就开始。
那么,如何让孩子远离说谎。
甄别真假说谎,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不沾染说谎的毛病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在五岁以前,通常会出现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容易把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当成已经发生的事实说给他人,出现“说谎”的现象。
但此年龄的“说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谎,是孩子尚未“懂事”的一种表现,它呈现出孩子生活中某方面的心态。
读幼儿小班的孩子,回家跟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很乖,自己吃饭,还吃得最快,老师表扬我,奖了我一朵小红花。”但实际上孩子在幼儿园不肯吃饭,也没有受过表扬,更没有获得小红花。孩子是把自己想要的当成已发生的事实说出来。
这时候家长不能动怒,不能随意给孩子“说谎”的定论,并简单粗暴批评孩子,斥责他以后不许说谎。而是要引导孩子,告诉孩子这是他想要的,而不是已经发生的,教他如何努力,把想象的变成现实。
这是一个过程,孩子可能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类似情况,家长要耐心引导,不能给孩子贴上“爱说谎”的标签。
心理学的贴标签效应,其暗示作用很大,会把孩子往“说谎”的道上推,让孩子长成符合标签的模样。
掌握合适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杜绝说谎
孩子五岁后,尤其是读小学之后,孩子的智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存在将想象当成现实的问题,此时的说谎,是真实的说谎,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家长不能以为孩子小,不去在乎。
比喻孩子没有写作业,却说自己作业已完成,目的是躲避学习。此时的家长,除了严肃批评外,还要让孩子承受说谎相应的惩罚,让孩子真正明白这是不应该的行为。
教育孩子不说谎起码要做到下面这几个。
一是立即指出这是说谎行为,并明示其危害。
二是与孩子探讨他说谎的目的,指出说谎掩盖不了问题,还会让问题更糟。
三是要告诉孩子做错可以纠正,不能为了避错而错上加错,并向孩子敞开心扉,表示可以接纳孩子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愿意和孩子共同面对,一起解决。
只有让孩子感知说谎是一种严重错误,必须为之付出代价,并带来更大的麻烦,才能让孩子从根本上杜绝说谎。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根源上防止孩子说谎
大部分孩子说谎,是因为对父母有一种惧怕心理,害怕自己的做不好或做不到会被父母呵斥,甚至打骂。
父母若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更温暖的一面,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成为朋友,孩子一般不会,也用不着向父母说谎,因为孩子相信父母会帮到自己,会教自己如何去纠错,如果去弥补。
另外孩子说谎都有侥幸心理,以为父母不会识破。如果父母对孩子很关注,父母也很精明、敏感,孩子自然也不敢说谎。
再者,父母要以身相则,实事求是做事,显示出有责任、有担当。孩子耳濡目染,自会受影响,会学习、效仿,而不会为了所谓的“脸面”瞎吹牛、变成一个浮夸,满嘴谎话的人。
说到底,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的表率作用和正确引导,是孩子健康生长,防范各种不良习惯的最好保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5:55
他们从小特别的小气,不给别人用自己的东西,而且经常爱打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不会被人喜欢。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5:55
总是拿别人东西。这种小孩比较被溺爱,拿了别人东西不还,等到长大了还这样,就比较让人烦。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5:56
我觉得是在小的时候爱说谎,然后刚说好的时候应该立即指出,然后就是与孩子讨论说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