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9 06: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1 13:37
具备以下三点作用:
1、渲染气氛,增强实感:“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在这样的天气里赶路,挑夫如何不怨?
2、烘托心理,形神毕现。“众军人看那天时……”,天气之炎热难当,军健之怨怒怅恨尽现。
3、转换场景,发展情节。“赤日炎炎似火烧”,众军汉口渴难当,白胜所唱山歌恰好唱入众军汉之耳,另一场面展开,推动情节。
扩展资料:
从《水浒》对杨志的整体描写来看,杨志的性格经历了“失意——得志——幻灭”的发展历程。 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应该说最初也是满怀抱负。
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这是其人生的一个失意时期。但岂料却因祸得福,得到梁中书赏识,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重要任务交托给他。
只要他完成这个任务,前途就会一片光明,他的命运也似乎是“柳暗花明了”,离志得意满的日子也不远了。可是“福兮祸之所伏”,他太在乎这趟任务了,唯恐辜负了梁中书的厚爱,所以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因此就有点急功近利,有点急躁。而且太过小心时,脑筋就死板了。
他一心怀疑蒙汗药已经下在酒里了,所以一直等到别人先喝过才允许兵士买,却忘了酒里可能本来就没有蒙汗药,而别的人虽能证明酒里没药,却未必清白。而且白胜首先在酒的价钱上做了文章,五贯足钱,但是在精明的杨志眼里看来,这反而能使他对酒的戒心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