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厚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8 08: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9 11:12
煤厚变化的原因及特征
1、原生变化:
煤层形成以前,由于地壳运动、沉积环境变迁等地质因素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原生变化包括:地壳不均衡沉降、泥炭沼泽古地形影响(基底不平)、河流同生冲蚀、海水同生冲蚀
(1)地壳不均衡沉降:多层状分叉、变薄、尖灭;煤厚变化有方向性;夹石层数有方向性;顶、底板不平,岩性变化大。
(2)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底板起伏不平,而顶板与煤层的接触面是平面;煤层变薄的方向是底板突起的方向,煤层厚度是渐变的;煤分层或夹矸被基底隆起地段隔开而呈现不连续。
(3)同生冲蚀:在煤层形成过程中,即未形成煤层顶板以前,泥炭被(河流或海洋)冲蚀;煤层和冲刷物有共同的顶板;煤层和冲刷物相混,煤中有冲刷物,冲刷物中有煤;冲刷范围一般不大;冲刷物平面分布呈弯曲条带状。
2、后生变化:
煤层形成以后,因河流冲蚀、构造运动、岩浆侵入、喀斯特陷落等地质因素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
后生变化包括:河流冲蚀、构造运动、岩浆侵入、喀斯特陷落。
(1)河流后生冲蚀:形成煤层和顶板以后,由于地壳上升,煤和顶板遭受冲刷;冲蚀规模较大,煤、顶板机器底板均被冲蚀;冲刷沉积物粒度较粗,常为砾岩、粗砂岩及中砂岩;邻近冲刷带的煤层,光泽变暗、灰分增高、裂隙发育;被冲刷的煤层与冲刷沉积物犬齿交错。
(2)构造运动:由于夹矸与煤层混杂,造成灰分增高;顶、底板岩层不完整,裂隙发育,有时与煤互相穿插;在煤层增厚与变薄区,煤层结构遭到破坏,煤呈鳞片、粉沫状;沿煤层走向或倾向,煤层增厚带或变薄带交替出现。
(3)岩浆侵入:镶嵌侵入;破坏不一(零星到大片);夹层增多;顶、底板被穿插破坏。
(4)喀斯特陷落:环形无煤区;顶、底板产状异常;陷落柱周围小构造增多。
注:此份答案非我原创,乃是摘抄。原因是你向我求助,而这个并非是我所擅长领域,所以多方查找答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