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9 13: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16:57
随父入京 杨圻清末曾随父居京城,以「 ”负不羁才,尚侠好奇,京华奇迹,裘马丽都。”为世人所知。 追随吴佩孚 民国报刊中记录的杨圻轶事 民国后长期追随吴佩孚,转战各地,除以手中之笔为吴撰文外,还写下了许多记载军阀混战的诗篇。杨圻胆识过人,据时人撰《杨云史轶事》:「 ”云史清才雅度,有古人风。尤以忠义廉介着闻于时,湘楚间人士争推重之。....去年吴秀才(吴佩孚)汀泗桥之恶战,为南北成败关键。幕友皆不往。杨独请从,随吴都师咸宁县之火线,身临炮者火四日四夜。眠食俱废。屡滨危险。......于弹如雨下血肉横飞之中。其渡江时奇险,弹穿其壁碎其枕,人皆失色,某处长伏匿床下。而杨若无所觉。执笔办公如故。炮声如雷发,人皆亦棉花塞耳,杨若无闻,张月波参谋长称之为文人中之豪杰。” 民国报刊中的杨圻墨迹 定居北平 1931年吴佩孚兵败后,回北平定居,并实践他不出洋、不入租界、不取姨太太的诺言,搬到东城王府大街北什锦花园做寓公。杨圻则住北船板胡同,做起了名士,以鬻字卖画为生。由于杨圻在文坛的特殊地位,因此其人其书颇为时人所重。 民国报刊中的杨圻诗作 得日人推重 《天津北洋画报》1927年11月5日载《吴佩孚与杨云史之画》一文:「 ”前汉口....拍卖吴佩孚公馆物件。......近人字画反多聚精会神之作,惟以皆有双款,故无人问津。独杨云史所绘工笔红梅玻屏一幅。生香活色,苍秀绝伦,画用没骨法,聚而观者如堵。第二日开拍时,此画有某日商与一中山装之党员争购之,其意皆在必得。增价甚猛。傍人遂退避三舍,结果由四十元增至三百二十元,为此日人购得,喜形于色。或问此近人耳,何值此价。日人操华语答曰,‘杨圻为贵国有大名之诗人,忠于吴佩孚,实最有道德者,而此画又绘以赠吴者,有题诗,有年月地名,将来可证其关系之迹,此为异日之骨董。故愿出此价耳。’嗟乎外人犹知崇拜道德二字乎,犹忆其所题诗有‘看到英雄真事业,状元宰相太寻常。’之句。”可见杨圻在时人眼中的地位。 1932年,齐白石曾为杨圻绘《江山万里楼图》。 1936年赛金花死后,杨圻弟子张次溪和北京士人将赛安葬于陶然亭畔,并请杨作《灵飞墓诗碣》。 民国报刊中的赛金花像 为丁文隽作序 丁文隽 1939年,青年书法理论家丁文隽以所撰书论一部,请其师杨圻作序。 杨序云:「 ”孔门六艺,书居其一,则知书为学者必修之科也,久矣。故周、秦金石流传之犹可得见者,其书无不严整肃穆,精妙绝伦,至今为法。汉、晋、唐、宋以来,篆、隶、真、草其用大备,体变既繁,名家辈出,于是书法一道各有师承,俱臻绝诣。清代重文学以之取士,文词书画人才皆称极盛,迈越前代,故书法人人所长,京师尤盛,虽至胥吏僮仆莫不各擅家法,握管斐然。迨校制既兴,注重科学,斯学遂见废弃,尝见国学博士、官府大僚,画蚓涂鸦不成字体。而学书不成者,乃援以自文其短。于是三十年来,此事遂废,可胜慨哉。门下丁子文隽,敏而好学,从政之暇,淫于文史,其手写碑帖逮五百余种,备谙笔法,慨书法之中绝。乃撰《精论》一书,都十余万言,广搜博采,取精用宏,以浅显之笔墨,仿近时之标目,不作古人艰深之言论,力破古人意会之疑阵,所以使学者易领悟而跻速成也。书成,以例言、纲要示余,且请名而索序焉。余少误馆体,壮疲戎马,盖无暇晷用心临池,略述源流已多邱盖。近岁臂弯远视,仅可摩崖书榜,而不克伏案作牋。书法未精,诚平生一恨矣。故文隽此作,实获我心,喜其可继绝学而惠学子,不惟为丰年之玉且实为歉岁之谷也。则促其速以问世,且以其立言精审,命名曰《书法精论》焉。学者一编在手三年有成,谚曰:书无千日功,盍一试吾言。民国己卯中元日江东云史杨圻序。”。 丁文隽赠溥心畲《书法精论》 从序中可知此书之名《书法精论》即为杨所赐题。此外,杨圻对丁文隽及其著作亦颇为推许。(未完待续) (作者邹典飞系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京派书法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