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1: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1:07
原文在这里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的*出现在康乾盛世,近些年来,学界似乎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康乾所谓的盛世,不过是一次回光返照而已。
如果将这种观点,投射到中国陶瓷史上,是不是也能推导出,处于巅峰期的乾隆斗彩瓷,也是一次回光返照的表演呢?
说法留给专家论证,东西我们照样欣赏:
斗彩鸳鸯卧莲碗
清乾隆
高6.3cm,口径18.3cm,足径10.5cm
碗敞口,深腹,直壁,腹下微内敛,卧足。内口沿书青花梵文一周,外口沿青花绘赶珠龙一周。
碗内底青花双圈内与外壁均以斗彩绘莲池鸳鸯纹:池塘中涟漪微泛,荷花盛开,水草茂盛,鸳鸯或游弋其间,或于低空翱翔,彼此呼应,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
足内施白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鸳鸯卧莲又称“莲池鸳鸯”,此装饰题材象征美好的爱情。
早在宋代定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器物上即普遍装饰鸳鸯纹。明、清两代的青花、五彩、斗彩瓷器上更是常见鸳鸯纹装饰。
此碗形制秀美,在洁白的釉面衬托下纹饰色彩鲜艳,画面生动,富有自然情趣。
斗彩荷莲图鼓钉绣墩
高52.9cm,面径31cm
墩面径、底径相若,器身长圆,呈鼓形,有四云头形镂空装饰。墩面为紫地轧道粉彩装饰,其中心为天蓝地斗彩装饰。器身大面积的荷莲纹为蓝地斗彩加绘粉彩,釉上填矾红、绿、蓝、白、紫、青花等彩料。上下各有一周紫地金彩鼓钉。
绣墩盛行于明清两代。此绣墩为乾隆时的代表作品,制作精美,应用了多种彩饰工艺,而层次分明,使绣墩端庄古朴的造型透出几分俏丽的情调。色地上以斗彩进行装饰本已艳丽,此器又增加了轧道粉彩工艺,愈显奢华。
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
清乾隆
高33.1cm,口径3.6cm,足径8cm
瓶葫芦形,小口,短颈,通体饰斗彩缠枝莲纹,并饰红蝠、篆体“寿”字纹,象征福寿绵长。
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仿成化斗彩天字盖罐
清乾隆
高7.5cm,口径3.5cm,足径6cm
罐直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平底浅足,平顶直边圆盖。通体以斗彩为饰,口沿绘一道青花弦线,肩部及近足处绘莲瓣纹,腹部绘六朵缠枝莲纹。盖面以青花绘莲花纹。
底白釉,中心青花书“天”字楷书款。
斗彩天字罐出现于明成化时期,因其器底书有“天”字,故名。
此罐造型、纹饰、款识皆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胎釉细润洁白,色彩清新雅致,为清乾隆时期仿成化斗彩器中的精美之作。
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
清乾隆
高21.5cm,口径6.9cm,足径7.4cm
瓶圆唇,撇口,细颈,溜肩,垂腹饱满,圈足,足跟外撇。通身以斗彩装饰。
腹部绘通景庭院婴戏图为主题图案。以竹石、芭蕉、栏杆、野花作衬景,16童子或捉迷藏,或斗蟋蟀,或抬杠等,衣服色彩各异,并加以描金。
瓶颈部饰变形蕉叶纹、黄地折枝花纹和垂如意头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足部饰回纹一周。
瓶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将金彩引入斗彩画面,是乾隆斗彩瓷器的显著特征,它既丰富了釉上彩的种类,又使画面呈现出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