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如何在抗震救灾中实现全过程跟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3 18: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4 17:15
抗震救灾物资审计所具有的紧迫性、广泛性和关键性使常规审计方式不再适用。政府投入和社会各界捐助的资金与物资多元化,需要审计机关提前介入;审计机关也有责任在抗震救灾履行好法定职责。社会各界对抗震救灾的关注度和知情权不断提升,需要审计机关及时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和审计评价。审计机关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客观地及时披露政府部门在抗震救灾中的各项举措、资金物资使用情况等信息,最大程度地保证物资和资金的合理使用,及时揭露违法违规问题,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
实践证明,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是最好的选择。开展抗震救灾全过程跟踪审计,看似是一场偶然的、突发的审计事项,实质上体现了审计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免疫系统”理论下,审计部门进行抗震救灾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着眼点是预防和监督救灾资金的使用情况,使各类救灾物资符合救灾目标。
一般来说,抗震救灾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有:(1)救灾开始阶段:审计主要内容为救灾资金预算表,资金来源情况统计,救灾效益指标制定标准等;(2)储备调运阶段:主要内容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救灾物资清单,救灾物资清单调运情况等;(3)发放使用阶段:审计主要内容为救灾物资发放限额,发放整体情况,救灾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审计部门跟踪其使用过程,按照既定的救灾目标和审计目标进行审计,并及时将审计结果反馈给公众,同时根据各方反应后重新作调整。
国家审计署规定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内容为:一是加强拨付审计,保证及时、足额下拨;二是加强分配审计,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三是加强使用审计,保证专款专用;四是加强物资采购和管理审计,保证规范采购和有效管理;五是加强对捐赠的接收、划转、管理和使用审计;六是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目前,在抗震救灾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审计人员都是传统审计人员,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素质,因此审计效率低下。加上灾害突发事件的偶然性、突发性,因此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不断加大。为此应注意: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始终保持专业怀疑和自身独立性,全面评估特有风险、控制风险等,针对特殊的不同的风险实施不同审计程序。应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抗震救灾跟踪审计的有效审计通道。制定简化审计工作程序的标准,并考虑审计风险来确定及时、简化、有效的审计程序。要善于应用科学的审计统计分析方法,抓重点,抓时机。要对有限的审计资源作出合理有效的配置,适时调整工作重心,分阶段、按重点切入进行审计。强化审计人员风险责任意识和职业判断能力也十分重要。
国家也应做好抗震救灾这类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审计预案。国家应把全过程跟踪审计这种“非常规审计”方式从制度上加以固化,形成一种特殊审计模式。一是建立强有力指挥系统,在抗震救灾应急审计预案启动第一时间调动各方审计资源开展工作;二是基于突发性、紧迫性,建立审计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高效运转和协调机制;三是因时而宜,建立有效审计“绿色通道”,研究开通“绿色通道”方法;四是研究制定与抗震救灾应急审计相适应的审计成果考核和奖惩体系;五是建立统一、固定的信息公开与信息披露工作机制,促进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