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3 16:5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12:52
应该是借这个,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克洛德所代表的那一方的不宽恕。
克洛德无疑是爱着艾丝美拉达的,不然,他犯不着为了区区一个女人,放弃自己的一切。我肯定克洛德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是真挚的,是迫切的,是不可理喻的,他甚至愿意为了爱斯美拉达的爱情,放弃他所有,放弃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职位。
为了艾丝美拉达,他背叛了他自己信奉了几十年的上帝,为了艾丝美拉达,背弃自己的信仰,这样激烈的感情,难道都不能算做爱吗?不,这是爱,是真真切切的爱,只不过因为他的感情在宗教的束缚下隐藏得太久,突然迸发的感情太过于强烈,强烈到令人害怕。这就是所谓的“爱你爱到杀死你”。
《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克洛德是一个被“禁欲主义”所禁锢住的人,他是宗教的合作者,也是宗教的牺牲品,外界的束缚使他正常的情欲变成了畸形的情欲,甚至还需要别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最终折磨了自己,也折磨了别人。
洛德是一个动态的人物,性格呈现出矛盾、变化、发展的状态。童年时期的他是在弥撒书与辞典中长大起来的,他认真勤奋、热爱学习,获取知识与学问就是他生命的全部。十九岁那年,父母离世,他过早地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这也因此让他在忙碌的知识的海洋中放慢了脚步,感受到了自己的心的存在,他明白了人是需要感情的,一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人才是完整的人,他简单的认为亲情可以填充他感情的空白。
三十六岁那年,他是一位掌管灵魂的人物,他是严厉阴沉的副主教,身份的限定让他必须克制自己的一言一行,但是他可以抵挡住其他女人,却唯独抵挡不住爱斯梅拉达,情欲的焰火使得这个副主教暴露了自然人性,他在情感的漩涡里抉择、忏悔、报复,他是可怜的人,也是一个因为情欲而变得卑微、畸形的人。
综上,艾丝梅拉达不会和一个感情畸形的人在一起,并且也很难会宽恕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12:54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12:52
暗示了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这里的描写其实是七月革命的回响,展现了雨果描写历史场景的巨大才华。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12:56
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浅析其浪漫主义倾向摘 要:...他提倡仁 慈、宽恕,单纯的认为人道主义就可以解决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12:54
即使雨果提倡“宽恕”,但在《巴黎圣母院》中依然不让爱斯梅拉达宽恕克洛德。因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以及他的变态心理深深的伤害了一个女孩。
1、他是可怜与卑微的人。
他年轻时,父母送他去当修道士,这意味着他的生活与宗教有关。他被关在书房里,狂热地研究着一切。教廷的生活消耗了他的青春和活力。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学生,而是一个怪异的人。他被神秘和教会的力量所包裹,教堂周围的大人和小孩都不太喜欢他。神甫有地位的限制,他不得不把自己的个人感情与女人隔离开来,所以他特别注重道德修养。他是双重严肃的。
当他遇见心爱的女孩时,他既可怜又谦卑。这也表明,克洛德作为神甫应该与世隔绝,外人无法企及。这些与宗教融为一体的教父远离尘世的烟火,更不用说他们个人的激情了。宗教的“面具”是束缚他的绳子。
2、他是因爱而畸形的人
他在许多街角注视着她,他从钟楼顶上偷看了她一眼。克洛德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而禁欲教义把他的情感压得喘不过气来。他没有个人情感的自由,也不能表达自己。他一定是个“诚实”的副主教。这些规则的局限性注定会使他成为一个不完整的人。
由于克洛德早年的人生经历,导致了他犯下了许多不可弥补的错误,所以雨果没有让爱斯梅拉达宽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