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何物是经纶,一片青山了此身"是谁做的诗.完整的整首诗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2 08: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7 02:21
僧家拘于释迦牟尼尊说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对于禅宗的说生,当初曾经尽皆起谤.禅宗是因为说机,必然要涉及一个“生”字.
先说“生”之“声”.
印度外道中有“声论”相传.释迦牟尼有“破声论”.日本有“言灵”之说,圣经亦有“太初有言”.都是对万物从形到声的阐释.
万物皆有形,但不是皆有声.所谓“声前一句”即指形比声先.声前是息.
老子的道德经置于“声之前”,禅宗讲“声前之机”.这都论证了先形后声的问题.
万物皆是大自然之息所成.然而如水石是有形而未有声.水石有息,但是未成呼吸之气.水石相激而有音响,但响并非就是指声.发声是动物本质.植物已有呼吸,但是未能发声.所以婴儿的初声是惊天动地之事,而植物种子开坼时与花苞开坼时的啪!啪!则是响.这响也惊天动地.
“水仙已乘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李商隐句)其中暗含佛去了,惟有你在.而你在亦即是佛的意思在了,以后之事皆与你有关.你若是芙蕖,你就在红泪清露里盛开吧.
这里面有一个因果关系,同时,亦有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隐伏有人世间是与非,动与静的关系.从而诞生一问:天地不仁何处是清静法身?引出“白云为庐,流泉为琴”的“遁”.
禅宗提出了是与非的问题,与印度佛教的不同.原来的佛经里讲是非皆幻,与是非不二.禅宗却说有是有错.佛教否定动,中国的禅宗则肯定动,是与错是从行动而来.是与错是生于行动的机端,所谓风力所成.若脱离此机端,即无论是与错,皆归于败坏.
何谓经纶?宇宙皆是情事,漏泄的春光是经纶.因而经纶应是一种凡指.
禅宗讲智法,即应机.故有:一、问即是答,答即是问.二、问在答里,答在问里.
古来何物是经纶,轮椎无限月为更;
云门挂锁难留客,一片青山了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