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31 01: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8 11:24
施工缝是什么
1、沉降缝:处理相邻楼体沉降不均匀情况,从基础断开;
2、伸缩缝:建筑超长时为防止温度引起的伸缩应力对楼体产生破坏;
3、抗震缝:地震作用时会引起建筑晃动,避免碰撞;
4、施工缝:施工工艺要求或是划分施工段的需要,建筑物要分段施工。
楼主想问的应该是第四种。
什么是施工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概括如下: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参考资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
什么是施工缝?
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先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墙应留水平缝,梁、板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⑴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⑵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⑶ 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⑷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⑸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⑹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楼梯上三步的位置,并垂直于踏步板。
⑺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⑻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施工缝,伸缩缝和后浇带的区别
施工缝是施工上用得,比如很大面积的混凝土不能一次浇完,所以前后浇得之间会有一个缝,需要做防水。施工缝一般很小,设计单位也不会进行设计,仅提供标准做法,一般由施工队提出,设计单位同意即可。
伸缩缝是建筑各部分之间由于变形量不同而特意留出来的缝,以避免各部分之间的互相拉扯造成的变形或破坏。
后浇带是由于建筑各部分沉降不同,所以在施工时先留出一道缝,让两部分各自沉降,到沉降完毕后再将这条缝浇注,因为是后来浇注的,所以叫后浇带。后面两个均需要有设计单位设计。
施工缝和后浇带在最后交付使用时是没有的,伸缩缝则一直存在。
建筑中的施工缝与变形缝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施工缝是因施工组织的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变形缝是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针对这种情况而设计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建筑施工中为什么要留施工缝
由于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并且间歇的时间预计将超出规定的时间时,应预先选定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对待。如果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会引起质量事故,轻则开裂渗漏,影响寿命;重则危及结构安全,影响使用。因此,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施工缝和伸缩缝有什么区别?
这个以前答过,拷贝下
ben福gx 的答案:
施工缝是施工上用得,比如很大面积的混凝土不能一次浇完,所以前后浇得之间会有一个缝,需要做防水。施工缝一般很小,设计单位也不会进行设计,仅提供标准做法,一般由施工队提出,设计单位同意即可。
伸缩缝是建筑各部分之间由于变形量不同而特意留出来的缝,以避免各部分之间的互相拉扯造成的变形或破坏。
后浇带是由于建筑各部分沉降不同,所以在施工时先留出一道缝,让两部分各自沉降,到沉降完毕后再将这条缝浇注,因为是后来浇注的,所以叫后浇带。
后面两个均需要有设计单位设计。
施工缝和后浇带在最后交付使用时是没有的,伸缩缝则一直存在。
建筑施工缝中预留梁窝,梁窝是什么?现浇结构也要留置吗?
梁窝:为梁的搁置预先在梁的搁置处留下的空洞(窝)。
两侧有剪力墙的楼梯若设置施工缝时:楼梯休息平台板施工缝留置在板1/3处互楼梯梁两端预留梁窝,预留位置在墙中1/2处(也就是说要把梁的施工缝留在搁置墙的中线处)。
这指的就是现浇结构。
生命愉悦!理解请采纳。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与施工缝的详细区别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通常在设计中,我们是写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作法如下:后浇带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天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大于等于0.015%.后浇带中梁、板钢筋跨内均增加20%,后浇带应待主体结构完成60天且沉降稳定后再用较相邻砼强度等级高一级的膨胀砼浇注。
什么是施工缝?
施工缝:在建造房屋结构、路面、桥梁等土木工程结构时,要将其分成几段分别浇筑混凝土或铺装,各段之间留下宽为30~50mm左右的缝(具体查相关规范)叫做施工缝。除了施工缝外,土木工程中还有伸缩缝(也叫温度缝,用来防止温度变化导致的变形影响结构的使用)、抗震缝(考虑地震作用),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