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特产:昌都锅庄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30 05: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4 01:00
昌都锅庄舞的基本介绍
昌都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川、藏、滇三省交汇处,这里是康巴文化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锅庄”发祥地。根据昌都县锅庄的歌词和民间传说来分析,昌都锅庄早在吐蕃时期就存在了。
在西藏,昌都锅庄广为流传。每逢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时,广场上、庭院里男女相聚,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边歌边舞。男性穿着肥大筒裤,女子脱开右臂袍袖披于身后,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分班唱和。通常由男性带头起唱,女性随后唱和,歌声嘹亮,穿透力很强,舞者和着歌曲“甩手颤踏步”沿圈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后,众人一齐“呀”(拟声)地一声呼叫,顿时加快速度,撒开双臂侧身拧腰大蹉步跳起,挥舞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变换动作。男性动作幅度很大,伸展双臂犹如雄鹰盘旋奋飞;女性动作幅度较小,点步转圈有如凤凰摇翅飞舞,显现出健美、明快、活泼的特点。舞圈中央通常置青稞酒、哈达,舞毕由长者或组织者敬献美酒、哈达,兄弟姐妹情谊藉此得到升华。昌都锅庄可分为农区锅庄(包括城镇)、牧区锅庄、寺庙锅庄三大类,动作大体可分两类,一类节奏缓慢,舞姿舒展优美;另一类节奏急促,舞蹈热烈奔放。昌都锅庄的动作多有模拟动物形态的,如“猛虎下山”、“雄鹰盘旋”、“孔雀开屏”、“野兽戏耍”等,其表演注重姿态的情绪变化和表现。昌都锅庄的节奏在表演中前后有三次变化,序舞时只要舞蹈者站好自己的位置,脚步缓慢地交替迈步即可,步伐很轻,力度也不强;序舞过后逐渐进入慢板舞蹈,最后进入最能体现卓舞粗犷奔放特征的快板舞蹈阶段,这时,舞蹈者的情绪达到热潮,场面极为热烈。
昌都锅庄艺术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情豪迈的民族特性,显示出一种力量的美和民族自豪感。2001年,昌都县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锅庄艺术之乡”。
意义价值
体育健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藏族锅庄舞是一种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科学的体育手段。由于锅庄舞的节奏有差异,对此舞者也要作相应的调整。第一阶段它要求跳舞的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始跳的时候需要缓慢地交替迈步,同时跳的节奏较舒缓,步伐较轻盈。到了第二段舞蹈,舞者开始进行慢板锅庄舞,四肢不断舒展开来,这个时候全身的肌肉与关节达到活动的最大范围,这调节了心血管的机能。第三段是最奔放粗狂的快板歌舞,它要求舞者的移动速度要快,舞姿的幅度要大并且灵活有力,它强调舞者的耐力素质。进入第四段,也是歌舞的最后一个环节,属于慢板阶段,有利于舞者的全身放松。锅庄舞中的快板阶段,如果跳得恰当,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体的心肺功能,提升舞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总之,整套动作对于人体的身体健康十分有利,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体育锻炼方式。
文化传播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深厚。人们应该重塑民族的自豪感,让自己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更加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随着锅庄舞普遍走入人们的生活,藏族文化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到丰富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也逐渐受到关注,走进艺术舞台。锅庄舞带着民族文化的符号,与中国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着更高层次的融合。
艺术教育
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感情的一种形式。藏族锅庄舞活动中舞者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蕴含了藏族人民的劳动结晶,它是自然赋予我们的一种美丽。在高校教育中,舞蹈艺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锻炼学生的艺术思维,激发学生生活的激情与活力。
昌都锅庄舞的产品特点有哪些?
藏族锅庄舞向我们艺术地展现了原始先民的生活或状态,因此它是古代藏族原生态的舞蹈形式。锅庄舞者几乎总是要彼此接触的,他们跨同样的步伐,做同样的动作。由于舞蹈动作的协调性,使舞蹈者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他们或手拉手,或双手按在别人的肩膀上或臀部。人们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彼此联系,使自己得到社会承认,从而强化自己的群体性和归属感。
锅庄舞主要依靠的腿部动作,腿部的舞蹈灵活多变,而上身的动作却比较少,并且也都是跟随腿部的动作来配合着挥动衣袖,其腿部的动作通常是矫健有力又不失灵活多变。之所以会这样跟藏族人们的居住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知道藏族人多数居住在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高原气候恶劣、寒冷,因此,他们需要穿上很厚实的藏袍,这些不利于他们很好的表现自身的肢体动作,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们不自觉的形成了躁脚取暖的习惯,也正是因为这样,藏族人在舞蹈中腿部动作较多。
锅庄舞的腿部动作主要体现在踏步、躲步、擦腿、跨腿、踏瞭腿和端腿等方面,这些动作都要求膝盖松弛、颤动,其基本特征是膝关节有规律的颤动和屈伸,这种颤动又有轻柔和激烈之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藏族人们为了抵御严寒穿着长靴,使小腿一下的活动都不灵活,这样反而使得膝关节相对松弛。上身的动作便会简单些,主要是胸前绕手、体后仰,随着腿部的步伐而舞动。要想将舞蹈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就要依靠技巧,只有具有高难度的动作才可称得上是技巧,通常具有高超技巧的人都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在藏族地区,多数居民信奉佛教,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去朝拜的人们,他们都无比的虔诚,他们通常用转经筒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祝愿与祈祷,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转经筒也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锅庄舞出了圆圈形状以外,有时也会摆出其他不同的形状,但也都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任何事物都有其独特性,因此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要求,锅庄舞当然也不例外,以膝盖的屈伸为主,节奏铿锵有力,上身随着腿部的舞动而舞动,快慢、动静相互结合,舞姿气势磅礴、矫健,融大气与阴柔于一体,使锅庄舞的特点更加明显、突出。
锅庄舞是什么民族的舞
锅庄舞是藏族的民间舞蹈。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庄舞主要流传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以及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藏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包括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地,藏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锅庄舞是什么民族的舞 锅庄舞是藏族的舞蹈
1、锅庄舞是藏族的民间舞蹈,由男女围成圆圈,边歌边舞,锅庄在藏语中意思是圆圈歌舞,这种舞蹈也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2、锅庄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逐步演变成圆圈歌舞形式,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3、大锅庄一般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中锅庄主要用于庆祝民...
什么是锅庄舞?
“枯卓”的舞姿多样,种类较多,常跳的有二步半舞、六步舞、八步舞、六步舞加拍、八步舞加拍、猴子舞等。 编辑本段舞蹈流派昌都锅庄 昌都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川、藏、滇三省交汇处,这里是康巴文化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锅庄”发祥地。根据昌都县锅庄的歌词和民间传说来分析,昌都锅庄早在吐蕃时期就存在了。 ...
锅庄指什么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锅庄”一词由来已久,是“卓舞”的俗称。“卓”是藏语的译音。根据昌都锅庄的歌词和民间的传说来分析,卓舞这个民间古老的舞蹈...
锅庄舞的特点
锅庄舞的风格特色:在西藏,锅庄以昌都锅庄最为有名,每逢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际,广场上、庭院里,男女相聚,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舞。男性穿着肥大筒裤,有如雄鹰粗壮的毛腿,女子脱开右臂袍袖披于身后,飘逸洒脱。动作要点: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分班唱和,通常由男性带头启唱,歌声...
藏族锅庄是怎样兴起的?
“果卓”即人们常言的锅庄。果卓流行于昌都、甘孜、阿坝以及云南、青海、甘肃广大藏区。西藏以昌都、那曲等地尤为盛行。清人李心衡所著《金川琐记》中称,藏民“俗喜跳锅庄嘉会”,其舞蹈形态是“男女纷沓,连臂踏歌”、“携手成圈,腾足于空……”。锅庄舞除礼赞寺院、活佛之外,更多的是寄物言情...
锅庄舞-高原人民的激情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川、藏、滇三省交汇处,这里是康巴文化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锅庄舞”发祥地。根据昌都县锅庄舞的歌词和民间传说来分析,昌都锅庄舞早在吐蕃时期就存在了。锅庄舞主要依靠的腿部动作,主要体现在踏步、躲步、擦腿、跨腿、踏瞭腿和端腿等方面,这些动作都要求膝盖松弛、颤动,其基本...
锅庄舞的风格特色是什么
锅庄舞根据节奏的快慢可分为快板和慢板,在慢板时,动作和舞姿都比较优美,给人舒适、愉悦的感觉。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庄舞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作文题目民族舞蹈——锅庄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天 上有多少颗星,果桌就有多少调;山上有颗树,果桌就有多少词;牦 牛身上有多少毛,果桌就有多少舞姿” ,这是人们对“果桌舞”的 赞誉。它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起源于西藏,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
家乡的锅庄舞作文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天 上有多少颗星,果桌就有多少调;山上有颗树,果桌就有多少词;牦 牛身上有多少毛,果桌就有多少舞姿” ,这是人们对“果桌舞”的 赞誉。它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起源于西藏,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