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8 12: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3 12:32
大多数理论研究聚焦于自我尊重,探讨其成因以及它与人格和行为等因素的关系。然而,近期研究开始关注自我概念的其他层面。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自我表现的动力学,包括在自然和实验情境下的经历印象控制;个体特定身份的发展及其影响,涉及性别、种族群体、行为异常和年龄特征等方面;历史和社会结构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塑造作用,例如战争、经济衰退、文化变迁和组织复杂性等因素;以及自我概念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反作用。
1. 不同群体自我概念的发展及特点研究:Marsh 在1989年的研究中,运用其编制的三个SDQ量表对数千名学生进行评估。结果表明,7至9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开始下降,而9至11年级的学生则开始回升,形成U型曲线。
2. 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Dusek 和 Flaberty 在1981年的研究中指出,男孩子在学校气概、成就、领导力等方面拥有更高的自我概念,而在社会性方面则相对较低。在学业自我概念上,女生在语文领域的自我概念高于男生,而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则相对较高。
3. 社会教化对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在社会教化领域,众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自我概念的发展受到社会教化的显著影响。Hattie 发现,生活中重要的人物,如父母、教师、同伴对自我概念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不仅基于自身过去的经验总结,也受到他人对其反应和评价的影响,其中父母的影响尤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