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历史论文《我对***(战争/条约)的认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8 09: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2 22:30
我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我比较喜欢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历史,因为这是清朝的全盛时期,无论疆域、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达到顶峰,虽然这个“黄金时代”已经露出强弩之末的迹象,但毕竟它是在明朝之后的又一复兴。而鸦片战争之后的历史向来就是屈辱的象征,看了使人感到愤懑。鸦片战争带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恐怕都差不多,无非是这些观点:清朝统治黑暗腐败,朝中卖国奸臣横行,假如坚持起用正直的大臣如林则徐,再加上人民群众的反抗,一定可以打败侵略者……抛开一些客观因素,战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清朝方面从来没有把英国看成一个平等的对手,战败之后也从未吸取教训。对于远来的“夷人”,清朝知其“船坚炮利”,但也仅此而已,他们一直认为英军不擅陆战,只要一离开军舰就好对付。
事实上虽然在多次战斗中清军官兵抵抗到底,英勇不屈,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触即溃,或有主帅带头逃跑。而英军由于优势明显,战斗减员很少,在镇江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轻敌的缘故。相反,气候、水土、疾疫倒是使他们损失在数百人以上。
条约签订后,王朝又恢复了歌舞升平,因交战不力下台的官员大多起复,似乎一切照旧,就连最基本的防御设施上,恢复的炮台也是和原先一样,仍旧根本无法抵御列强的炮火。可以说鸦片战争失败的代价完全是白白付出了。而邻邦日本的国门1850年被美国的大炮轰开后很快吸取了教训,走上了维新之路。
历史是不可改变的,我曾想如果当时是圣祖康熙执政,会不会还有如此结果。其实以君主世袭的制度和教育方法,在一个王朝的晚期难以出现康熙这样英明的君主,更何况道光皇帝本身并不是资质最差的皇帝,关键在于腐朽的制度和陋习使他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中国发展到这个样子,应该说被列强的炮火打开国门是一个必然,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似乎也是无可挽回,真正可悲的是战败后的中国没有能够及时走上自强的道路。如今我们在为林则徐被革职而扼腕叹息,为三元里农民抗英而欢呼雀跃,为琦善、伊里布的投降卖国切齿痛恨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一想鸦片战争真正应该带给我们的和实际带给我们的启示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