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战役:15万中国军队决战昆仑关,日军被打到靠吃树皮为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8 12: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9 08:15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1939年的南宁昆仑关战役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军队以15万之众,对阵凶猛的日军第五师团,展开了一场决定命运的对决。strong>蒋介石将军果断下令反击,亲率嫡系部队迎战,国军情报部门的敏锐反应与精心部署,使得战斗一开始就显得异常紧张。
日军在初次进攻中遭遇顽强抵抗,一度陷入困境,甚至不得不依赖于树皮度日,这直接体现了战况的激烈程度。在桂南战役中,日军试图攻占南宁,但国民党将领蒋介石从衡山飞抵桂林,亲自调度防御力量。11月14日,日军猛烈进攻,国军175师巢威团长精明判断,避免了北海的潜在危机。然而,新编第19师由于新兵过多,战斗力稍显不足,钦州、防城失守,师长黄固的撤退使战局陷入被动。蒋介石紧急调派白崇禧回桂林指挥,但桂系与蒋的矛盾并未因此消除,日军趁机登陆,南宁防线岌岌可危。
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中国军队的两位将军表现出坚定的决心,他们拒绝了日方的威胁,表明了抗日的坚定立场。蒋介石集结第五军、第九战区部队,严阵以待。11月23日,日军强渡邕江,防线被突破,伍宗骏守将的撤离导致守军整体撤退。在二塘,杜聿明部200师的邵一之团长英勇牺牲,为守卫昆仑关做出了最后的抵抗。国军与日军的争夺战在昆仑关达到了高潮,这里成为了战役的焦点。
在反攻命令下达后,国民党军队采取了多路进攻策略,试图包围并消灭日军。杜聿明制定了精密的包围战术,首战昆仑关,战斗异常激烈。中国军队在进攻中展现了勇猛与智慧,杜聿明指挥重炮反击,成功占领战略高地和高峰隘,阻截增援日军,为后续攻势奠定了基础。尽管战事胶着,国军在初期取得了关键胜利,但战斗的惨烈并未因此减退,反而促使杜聿明调整战术,采用要塞式攻击,最终在19日成功收复昆仑关,日军狼狈逃窜。
不甘失败的日军发动反攻,三木吉之助部遭遇邱清泉的伏击,损失惨重。国军在阵地争夺中展现了坚韧不拔,尽管敌援军不断,邱清泉坚守五塘,国军伤亡巨大。但通过战术调整,国军逐渐占据上风,日军在昆仑关内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物资匮乏,国军战士们甚至只能依靠野物充饥,但他们的决心与勇气在困难中愈发坚定。
在物资耗尽的境地,国军通过“步炮协作”战术,逐步削弱日军。12月28日,界首高地的收复是战役的重要转折,杜聿明部付出巨大代价,但战果显著。日军代理旅团长自尽,三木吉之助被击毙,残部败退,国军在这场艰苦的战役中,消灭了日军4000多人,自身伤亡近3倍,彰显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昆仑关战役,是国军在艰苦条件下的英勇反击,也是中华民族在战争中的坚韧与胜利的象征,它铭记了历史,展示了民族的团结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