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出自于哪个人物的史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8 16: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3 15:45
司马迁。
《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故事介绍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之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局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关于<三国演义>的<将相和>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
将相和的写作背景越简短越好
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将相和是根据什么写的
将相和写作背景:司马迁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封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初四年(公元前91年)完成了所有写作计划,共十六年。 这个故事来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它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内容构成。《将相和》这个故事宣扬了海纳百川、...
《将相和》出自于哪个人物的史料?
司马迁。《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故事介绍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
将相和资料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3个故事的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和起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
谁知道司马迁、史记和将相和的关系?
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 "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宇。《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相和》的相关资料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
将相和的作者是
将相和的作者是司马迁
将相和的《史记》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西南)人。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诵古文”即读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
《将相和》中的蔺相如是个怎么样的人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赵国上卿,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由于列国史书都已经被秦始皇焚烧,而史书的秦朝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