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为什么有晶体析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4 19:0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1 14:17
由饱和到不饱和的溶液,溶液里的溶质减少,而溶质总量不变,溶质只有析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1 14:23
溶质不变,溶液浓度降低,所以会有晶体析出
为什么饱和溶液溶剂减少后会有晶体析出
温度降低溶质的饱和度下降。所以会有晶体析出。析出的晶体就是溶质啊。所以溶质减少。溶剂没有变化当然不变。亲,你真应该多看看书,这都是书上基本知识,你的概念都木有搞清楚
为什么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会结晶呢 结晶体是饱和还是不饱和的
1 通常情况下,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后,由于溶解度降低了,所以会析出晶体,即产生晶体,2 结晶体是饱和还是不饱和的,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对,饱和与不饱和指的是溶液,不是晶体 (液体与固体的区别)3 氢氧化钙 它的情况比较特殊,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变大,所以在高温下是饱和的溶液到 低温下反...
饱和溶液升温会不会析出晶体?
1、对于溶解度随温度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来说,饱和溶液升温不会析出晶体,因为溶解度增大,还要继续溶解溶质,所以不会有晶体析出。此时,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会改变,但是,由于溶解度增大,所以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对于溶解度随温度随温度升高,溶解...
饱和溶液为什么降温后有晶体析出.
因为溶液只有饱和以后才会析出过剩的溶质,所以有晶体析出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没有剩余物质 为什么有晶体析出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晶体和...
饱和溶液没有剩余物质,说明溶液恰好饱和,有剩余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没有剩余物质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只有饱和溶液才可能有晶体析出,析出的晶体就是原来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此时的溶液即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为什么有晶体析出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有晶体析出时即代表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即饱和溶液。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式:1、有固体剩余物;2、取一定量溶质加入该溶液搅拌后不再溶解。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大于在这个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含量的溶液(即超过了正常的溶解度)为过饱和溶液。溶液中必须没有固态溶质存在才能产生过饱和溶液。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他跟晶体析出有关系?,说的详细些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是物质的性质,晶体是否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1、若原溶液是饱和溶液,温度升高,由于溶解度减小,一定有晶体析出;2、若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开始并没有晶体析出,温度升高到使该溶液饱和时,继续加热,则有晶体析出。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为什么还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的定义是 是由温度决定,不同温度下 溶液的饱和点不一样。楼主所说的,至能这么说,当有晶体析出时候,该溶液在此温度时 是饱和溶液。如果因为加热后 停止加热,溶液温度下降,导致溶液不饱和
饱和溶液没有剩余物质 那为何有晶体出来的是饱和溶液 晶体属于剩余物质...
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溶液析出晶体也是同理,因为温度变化等原因,溶液里无法溶解原先那么多的溶质,溶质就会析出。此时剩余溶液就是饱和的,因为它已经无法再溶解析出的晶体了。溶液和未溶的固体(剩余物质)属于不同的两相,固体不属于溶液的组分。说饱和不包括剩余物质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
1.蒸发溶剂使溶液减少,超过了饱和度,就会析出晶体,饱和度是溶液最多能溶解晶体的量。2.加热能使溶剂的饱和度增大,冷却的话饱和度下降,就会析出晶体 3.通常适用所有的晶体物质。我这么解释不知道你明白么O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