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4 17: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9 18:47
创新突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牡蛎种质新领域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喻子牛研究团队在贝类遗传创新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他们成功创制出首个正反交牡蛎异源四倍体,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权威国际期刊《水产养殖》(Aquaculture)上。博士研究生岳超和副研究员秦艳平并肩担当论文的第一作者,而喻子牛研究员和张跃环研究员则共同担纲通讯作者的重任。
牡蛎,作为我国产量最大的海水养殖贝类,2022年产量达到了惊人的619.5万吨,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25.4%,对保障我国海洋食物供应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全国牡蛎养殖主要依赖三倍体苗种,其养殖量占据了总产量的近半,而四倍体正是培育三倍体苗种的核心资源。此前,该团队已成功培育出香港牡蛎、福建牡蛎和长牡蛎等经济种类的四倍体,并构建了相应的种质核心群。
然而,对于四倍体牡蛎的遗传改良研究,此前鲜有报道。该团队在此基础上,大胆尝试,将四倍体长牡蛎与四倍体福建牡蛎进行双列杂交,从而获得了正反交的异源四倍体。研究显示,这些异源四倍体展现出显著的优势:(1)生长和存活能力得到提升;(2)性腺发育正常,能产生功能齐全的配子;(3)杂交增强了四倍体的生存力和稳定性,为培育新型三倍体牡蛎优良品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大力支持。研究结果以图表形式直观呈现,如图1所示,展示了四类牡蛎四倍体的表型特征:A为四倍体长牡蛎,B为四倍体福建牡蛎,C为♀长牡蛎与♂福建牡蛎杂交的异源四倍体,D为♀福建牡蛎与♂长牡蛎杂交的异源四倍体。
这一创新性成果无疑将为牡蛎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未来,该团队将继续探索四倍体牡蛎的遗传潜力,为海洋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