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泠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么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7 09:4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7 09:47
李清照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丈夫已经去世了,本来丈夫的去世对她就构成了致命的打击,因为她夫妻两感情至深,在事业和追求上又是难得的同志。可现在不只是她丈夫的去世,动荡的时局使她连孤独悲凉但是总还安稳的生活都过不上。她一个弱女人家独身一人无依无靠却又四处奔逃,这对她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巨大的摧残。可以说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之后李清照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了,她没有了快乐和希望,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等待着日子的流逝。在这种情况下日子是多么难过啊,俗话说不怕钱少就怕没事做。没钱可以少吃点吃苦点还能活下来,可是没事情做就会把人给无聊死了,所以在现实中很多无所事事的富家子弟都有酗酒吸毒等对身体不负责任的爱好。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李清照为了能活下去她现在能做的事就是思念自己的丈夫和打发无聊。于是又恰恰在一个乍暖还寒满地黄花堆积细雨飘洒的黄昏里,《声声慢》这首词诞生了,是在多种外界因素偶然集中到一起而造就的。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首词,它是一首以作者打发无聊寄托思念为功利的作品。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把自己两种感情——思念和无聊——交替抒发的,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开篇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把全诗的感情基调奠定下来了。“寻寻觅觅”一句让我们感到作者似乎在寻觅什么但又什么也寻觅不到我空虚心境。为什么会给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呢,因为她在这用了叠字的手法。“寻觅”本身就是一个动词,这个动词的宾语应该是主语动作的目的。寻觅什么,它必须得有一个表目的的宾语紧跟其后。但现在成了叠词变为“寻寻觅觅”,这本身已经是一个新的词组了,像一个成语一样,可以没有主谓宾等句子成分而单独代表某种意义。正因为在它后面无法加入宾语,所以在这里我们读着这个词的时候就可感受到作者终日徘徊而又无所收获的心情。那么作者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寻寻觅觅”的呢,接下来它用了第二组叠词“冷冷清清”做了说明。“冷清”这个词通常是表示环境清净但人却感到孤独的心境,它是一个修饰内心的形容词,但在这里除了表内心外也表环境的寒冷,后面一句“乍暖还寒时候”是对这句的的解释。这组叠词不同于第一组是它加深了词义的程度,表达了内心孤独和气温的冰冷。可见作者在如此的环境下去“寻寻觅觅”是怎样的状况呀,这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当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幸好作者在接下来说出了我们想要表达却又无法表达的感受,这就是第三组叠词“凄凄惨惨戚戚”的出现,它是前面两组叠词共同糅合而产生的结果,它在这里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是读者的心声。在这一句里又包括了三小组叠词,从意义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构是递进的结构关系,“凄凄”、“惨惨”、“戚戚”,一个比一个加深了程度,到最后终于把作者那种内心的情感推向了及至。
全词的基调铺好了就可以开始叙述了,从结构上看我认为这是一篇以叙述为主的抒情词,因为全词真正直接抒情的句子只有两句,一是“凄凄惨惨戚戚”,在她前面的两组还算不上是,第而就是词尾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间的一大段都可看做是对前一句抒情的陈述同时又是给再一次——最后一句——抒情所做的叙述铺垫。我们可以这样看待作者的感情线索,悲——愁,全词就两词抒情,第一次是对实在空虚的生活的感慨,接下来是叙述自己的为什么这样,这样的叙述累计到了最后终于看清的生活的本质——愁,于是再次宣泄了一次内心的感情,这一次要比前一次更深,因为知道了愁的原由,便显得更理直气壮了。在这里难得的是作者的再一次爆发给人的感觉是恰倒好处,作者的叙述和事情配合得恰如其分,就算作者没写出最后一句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在这个地方应该加入什么,对了就是喊上那么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可以看出作者词作的功力,也可看到《声声慢》这首词牌是抒发作者此时心情的最适合不过的形式了,可见感觉好的词人都能选择最合适的词牌进行表达。
在词的叙述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雁过也”和“如今有谁堪摘”以及“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前面两句写的是怀念丈夫,其中“雁过也”涉及到一个典故,是作者早期寄给丈夫的一封信中提到过大雁,是这样写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归时月满西楼。”而“如今有谁堪摘”就得调动读者的联想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作者曾经和丈夫一同赏花摘叶的情景,那是多么平淡但又甜蜜的经历啊,然而一切都不见了,如今虽然花叶依旧但人不在了,这种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是间接抒发对无聊生活的感慨。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妇人整天倚着窗户观望的情景。为什么是整天呢,一个“守”字做了说明。现在的生活对于作者这样的人是多么无聊啊,除了守在窗边还能做什么呢,她的生活节奏缓慢得令人害怕,那么多的时间怎么度过呀,于是有了一句“独自怎生得黑”,作者在盼望着黑夜的到来。可见此时的作者的多么消沉的一个人,因为如果是换了一个*洋溢充满希望的人,那么他盼望的就是黎明的到来了。
这虽然是一首抒发个人狭义情感的词作,在那个时候不但不被看重反而被排斥,根本不能与苏轼、辛弃疾他们那样的大作品相提并论,这里说的大作品指的是他们那些题材大场面大气势大情感大的词作,但在今天李清照被我们接受并且热爱了,她的词作有另一种意义上审美价值,而且也符合当今的写作趋势即写个人的东西。只有真正作到挖掘自己的内心才能得到新的发现和深的体验,排斥个人一味地追求大题材就没有新意和味道了,幸好苏轼他们的作品也很优秀,但是苏轼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声声慢》这首词无疑富于唯美意识,一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就足以成为描写黄昏的千古名句了。进一步讲,这种美是一种颓废美,可以在日本的川端康成那找到连接,因为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共同的词——孤独。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7 09:47
。「寻寻觅觅」以下七组迭字是第一节。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