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有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9 23:1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8 15:12
当然有 唧唧唧唧,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姑娘的叹息声。
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在回想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木兰没有思念什么,也没有回想什么。
昨夜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马鞍下的垫子,南市买驾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北市买驾牲口的鞭子。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怕万里征程的遥远,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边的阁楼门,坐在西边内房的坐榻,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头上的金片(旧时女子的装饰物)。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地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姑娘。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8 15:08
木兰是何时人
木兰生活的时代,有三种说法:一是汉代;二是南北朝;三是隋唐。由于《木兰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由于何承天《姓苑》中也曾提到木兰,依此推断,木兰生活的时代不会晚于南北朝,不会晚于何承天。试想:在何承天那个时候,木兰之名已蜚声海内,说明木兰生活的年代要比何承天早得多。隋唐和南北朝之说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木兰汉代之说有无根据呢?
木兰曾戍边燕山,在燕山南麓的河北省完县,自古以来都有祭祀木兰的庙宇。那里至今尚存一块元代碑刻,题曰《汉孝烈将军记》。碑文开头说:
“神姓魏,字木兰,亳州人……”
《汉孝烈将军记》碑立于元宁宗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四月吉日,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载木兰事迹的碑刻。据《完县志》记载,完县人民敬祀木兰由来已久,元碑所记不过是承袭前人的旧说而已。
明代御史何出光曾为完县木兰祠作《木兰祠赛神曲》12首并序,勒碑嵌于木兰祠大殿西墙。他在序文中说:
“将军,亳人,魏氏女。汉文帝时,老上寇边,帝亲征,大括民兵,殆可空国。将军以父老,不任授甲,身伪其子以行,转战燕山。完为古曲逆,当燕山之麓,将军百战收其地,土人庙祀之。”
明代保定知府石麟,在《重修汉孝烈将军庙》中说:“汉孝烈将军,唐时追封也。文帝时建首功,载书史,而孝烈颠末,且复见于汉之词(辞)唐之歌元之记焉。”石麟的话是有根据的。“元之记”即指元碑《汉孝烈将军记》,“唐之歌”是指唐代诗人韦元甫之《木兰歌》,“汉之词(辞)”就是《木兰辞》,它在汉代以民歌的形式流传于民间。
韦元甫之《木兰歌》凡四十四句,诗中说:“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千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夜袭燕支氐,更擭于阗羌。”所说的燕支,即燕支山,在匈奴境内。印证了木兰从军的背景是汉与匈奴的战争。
再看唐代李冗《独异志》中的《木兰从军》:“古有女木兰者,代其父从征,身备戎装,凡十三年,同伙之卒不知其是女儿。”唐代就称木兰为“古人”,可见她出生久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独异志》中的奇闻轶事,均按时代的先后排列。李冗把木兰排在汉代人物之中,绝非偶然。
宋代刘埙《隐居通义》中说:“古乐府中,《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有高致,盖世传曹子建作,似矣!”此说虽无佐证,但从“木兰亳人”一说中可知,木兰和曹植是同乡人(同为谯人)。曹植曾见《木兰辞》并作修饰是可能的。
再看汉初兵制:
“汉调兵之制,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二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年六十五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汉民凡在官三十二年,自二十三以上为正卒。每岁当给郡县官一月之役。其不役者,为钱二千入于官,以雇庸者。”(《文献通考·兵考二》)
由此可知,当时木兰父虽年迈,但未超过六十五岁,所以不能免征。这是木兰代父从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看汉代的孝道:
整个汉朝,尤其汉文帝时,特别提倡孝道,这对木兰代父从军有着相当影响。所谓孝廉,就是汉初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名。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直到汉武帝时方合称孝廉。汉文帝本身就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任用孔武为博士,提倡以孝治天下。之后,孔武的儿子孔安国还编了一部《孝经》。在元代郭守敬编的《二十四孝》中,汉代人就占了一半,除汉文帝外,较有名的如郭巨、王祥、黄香、董永、丁兰、王褒等。提倡孝道虽然贯穿于整个汉代,甚至延至三国、两晋,但尤以汉文帝时为最。在那样“以孝为先”的社会风气里,出现了诸如“缇萦救父”、“木兰从军”那样的孝事也就不难理解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8 15:17
有啊 木兰诗就写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8 15:14
关于花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
第一: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
第二: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与南朝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长篇叙事诗双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8 15:11
有啊